(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 大連報道)「航運金融助力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論壇」17日在大連海事大學啟幕。中國進出口銀行船舶融資行業專家董壯志預計,未來一年的船舶融資市場,分化將進一步加劇,墨菲定律將凸顯,大型銀行仍將堅持為「一流公司」和新造船提供融資,頭部租賃公司也將選擇向優質客戶和優質項目傾斜。

「航運金融助力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大連海事大學啟幕(記者宋偉攝)

董壯志表示,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雖然許多行業都發生了大規模的企業倒閉和減員現象,但全球船舶融資市場總體表現不算太糟。首先,歐洲銀行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船東信貸成本升高;其次,中資租賃公司資產規模繼續擴大,新增放款放緩;再次,直接融資規模回暖,但收益水準持續走低;最後,綠色議程提速,ESG成為焦點。

展望未來,董壯志表示,隨着新冠疫苗的廣泛接種,全球經濟有望在2021年保持繼續復甦態勢。但由於地緣政治、流行病、經濟、環境和貿易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全球船舶融資市場仍然難以預測。

他建議,業界今年需關注以下機遇與挑戰:一是航運供需持續改善,融資規模有望回升;二是間接融資的地位不可動搖,但內部分化進一步加劇;三是傳統融資缺口加大,創新金融市場已然興起;四是融資價格上升,基準利率轉換;五是綠色金融制度落地,相關產品或將加速投放。

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魏桃李表示,中國航運金融的起步較晚,但融資租賃作為航運金融中的重要融資模式,自2008年以來異軍突起,已經成為全球航運金融業一股不可或缺的活躍力量。在航運金融板塊,2020年中資租賃公司投放總額達到147億美元,持有船舶資產達到665億美元。

但需要看到的是,自2018年以來,中國融資租賃行業開始步入下行周期,客戶群體和產品高度同質化,租賃公司創新能力不足,行業人才缺乏,使得整個行業的內捲化愈演愈烈。融資租賃行業的轉型已是勢在必行。

魏桃李認為,從整個行業的實踐來看,融資租賃公司主動向產業鏈延伸、股債聯動與投租結合、專業化運營等方向轉型,一些龍頭企業的成功案例具備一定的借鑒意義。

論壇上,與會專家還圍繞深耕航運金融,服務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保險在現代金融與服務民生中站位和作用新征程展望;大數據背景下航運金融助力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航運國際租賃資產交易的分享等主題展開主旨演講。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