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有一種愛叫返程後備箱。隨着春節進入尾聲,異地工作的人們這兩天紛紛從老家啟程回到工作的城市,和回去時買的年貨塞滿汽車後備箱一樣,返程時,後備箱被父母家人塞得又雙叒叕超重了,土特產、雞鴨、蔬菜、各種當地水果…..有受訪者胡先生表示,儘管後備箱塞得快塞不下去了,但還是任憑父母用手裏的食物把任何一處縫隙都填滿了,「這是家鄉的味道,也是父母的愛,帶上它們,時時想起父母,我在工作上會更有勁,路會走得更遠。」 

圖為小李春節返程時從家裏帶回深圳的年貨(受訪者提供)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加上春節假期最後兩天要值班,年年春節都回家的潮汕女孩小李本來想響應號召就地過年,但一想起過年如果不歸家,父母和弟弟在家會冷清許多,於是果斷在年三十天蒙蒙亮就趕緊開車回家,給了家人一個莫大的驚喜。

「今年家裏過年特別熱鬧,老家人不少建了新房,搬新居喝喜酒,一家人幾乎天天在親戚家聚會團圓,很有過年的氣氛,如果沒回家,我肯定會後悔的。」小李表示,短短几天的假期過得很快,在得知自己初五就要返程時,父母從初四就開始幫她打包各種吃的,殺了八隻雞、還有土豬肉、牛肉丸、墨魚丸、帶魚、老家特產米粉、番薯、橄欖菜、鮮橄欖、橘子以及各種蔬菜。小李笑稱,「簡直可以開生鮮超市了。媽媽還囑咐我,家鄉菜最甜,可以分點給親戚及鄰居,讓大家都嘗嘗潮汕美食。」

圖為小李帶到深圳的潮汕牛肉丸、墨魚丸(記者毛麗娟攝)

父母的「愛」塞滿後備箱 奔向千里之外

和家在廣東省的小李不同,「打工人」胡先生的老家遠在千里之外的江西,路途偏遠,平時難得回去,只有春節一家人才能齊齊整整聚會,大家因此也格外珍惜這樣的團圓時刻。

「和往年一樣,父母都是早早就置辦了各種年貨,如今移動互聯網發達,網上能買到的其實不稀罕,稀罕的都是家裏自製的很多食物,父母親手選材親手做的又衞生又好吃。」胡先生介紹,今年父母腌了不少香腸、臘肉、臘魚、還有腌牛舌、醬板鴨、豆腐乳等,聽說孫輩們也會回去,還做了好多年不做的本地特產——凍米糖,一口咬下去,脆脆的、甜甜的。

「初六返程深圳的時候,父母把春節殺的土豬一分為四,家裏留一份,其它三份分給了三個過年回家的子女,每個人的汽車後備箱都被塞滿了各種生食、熟食,直到完全塞不進去,要是不拿着,父母會不高興,他們看着兒孫吃得香,自己心裏才欣慰。」胡先生說,每當這種時候,自己都會順着父母,「順」就是最大的「孝」,而父母也常跟他們說,外面買的家鄉的東西不正宗,出門在外,嘗到家鄉的真正味道就不會太想家了。

也有網友雖然沒開車回家,但返程時拎回來的行李箱也被父母儘可能地塞滿了各種家鄉美食。「北方的大白菜大蔥、南方的番薯和橘子,南北不一樣的東西,都是『媽媽牌』年貨,一樣的愛一樣的思念,看着看着就哭了。」有網友看到網上各種曬春節返程後備箱的圖片後,感嘆「親情無聲鄉愁盡在,一年又一年,待到歸家時,再舉杯話團圓。」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