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 大連報道)12月17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迎來入列一周年。四天前,圓滿完成年度第三次出海訓練的山東艦返回大連造船廠碼頭。訓練期間,殲-15艦載機連續多天高頻率起降,完成最大架次出動回收等多個課目。指揮位置上,山東艦政委與艦長一併指揮航空保障、損害管制、應急處置,將「雙指揮員」制落實到了艦艇具體戰位。

12月17日,入列一周年的山東艦靠泊在大連造船廠碼頭(香港文匯網記者宋偉攝)
山東艦甲板密布艦載機起降留下的「輪胎印」(香港文匯網記者宋偉攝)

央視軍事評論員宋曉軍表示,山東艦今次遠海訓練,數據採集後還需經過分析,編製成相關作戰條令。最大架次出動任務的完成,表明其已接近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未來,山東艦還需要進行航母編隊訓練,將最大出動率使用在不同的海戰場,做到收放自如。至於達到部署能力,還需要看編隊下一步的訓練情況。

服役一年來,山東艦分別於5月和9月兩次出海,針對檢驗武器裝備性能、艦機融合等科目展開訓練。在11月下旬開啟的第三次遠海訓練中,山東艦於渤海完成了最大架次出動回收等多個課目。

艦載機出動回收能力是航母艦機適配性的重要表徵指標之一,指合理配置並高效使用母艦資源,保障艦載機在一定條件下執行各種飛行任務的能力,一般用出動架次率來衡量。

出動架次率是在艦載機的作業周期、數量、完好率,及飛行員數量、武器裝載計劃、平均掛彈時間、加油小組數、平均加油時間、維修能力等指標保持一定的情況下,給定時間內(一般為一個飛行日)航母艦載機為完成攻擊任務、攻擊支援任務或其它任務而出動的架次數。

據央視報道,遼寧艦曾在2018年4月參加完南海大閱兵後,圍繞作戰體系構建與運用、突破潛艇伏擊區、遠海制海制空作戰、編隊指揮所訓練等多項內容展開跨海區實戰化訓練,創下了殲15出動架次最高記錄。

報道指,當時在演練中,遼寧艦回收4架降落殲-15的同時,另有4架殲-15抵達起飛區,被一次性放飛。同時回收起飛8架艦載戰機的效率,已經不輸擁有彈射器的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

山東艦本年度完成三次出海訓練任務(記者宋偉攝)

有軍事觀察員認為,殲-15最大批次收放訓練,其重要意義不亞於航母編隊形成戰鬥力。能夠僅用6批次放飛所有殲-15艦載機,已經達到了沒有彈射器的滑躍式航母極限。

責任編輯: 米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