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是最早參與深圳開發建設的香港人之一。(資料圖片)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時光倒流40多年,回到1977年,當時梁振英從英國留學回來,進入仲量行工作,是一個年輕測量師。梁振英第一次踏足深圳,是在1977年8月1日。他跟着中學老師去深圳水庫看畫展,當時過關口岸是羅湖口岸,只提供「朝九晚五」的通關服務。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近日接受媒體訪問,回憶整個過關過程時表示,那時過關去深圳的人不多,每天大約40多人,香港關口坐兩個人,一個是入境處,一個是政治部的人,監察港人為何要入內地。

「內地的過關手續非常繁雜,每個旅客得經過邊防人員的問話,比如姓名、年齡、職業、來深圳做什麼等等。問完後,邊防人員會發給一張回鄉介紹書,就是那次旅行的證件。出關第一站要去的地方就是派出所,在這個回鄉介紹書上蓋章。每逗留一天就要蓋一個章,逗留兩天就得蓋兩個章,每日都得去蓋章。」

梁振英說,過關問題解決了,還得去中國銀行換錢,將港幣換成人民幣,第一次換了8元10元。「那時人民幣管制比較嚴,在銀行換的人民幣必須得在內地花完,不能帶回香港。我記得我們辦完整個手續就花了3個小時。」

梁振英指,當時深圳尚未發展起來,出了關口,到處都是黃土路,沒有巴士,也沒有的士,出行很不方便。那時已有些年青人瞄準了商機,騎着自行車在路旁拉客。

梁振英記得,那次他花了一毛五分錢到達目的地,體驗了一次「自行車載客」之旅。結果當天他們匆匆去了看畫展,之後匆匆離開,要趕及下午5時過關回港,以免要留下來過夜。這一次旅程,還梁振英見證了未開發的深圳,是比較原始的深圳。

1978年12月,內地改革開放的消息傳來,梁振英無比興奮,覺得自己的所學所長,終於有機會服務國家發展了。

1979年,廖瑤珠律師組織了20幾名來自法律、會計、工程等各界專業人士,在香港正式成立了「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梁振英主動加入這個協會,回內地做義務工作,協助國家發展。深圳是他做義務工作最多的地方。

梁振英說,之後就應深圳方面邀請,他們20幾個人利用周末,去蛇口工業區技術幹部培訓班「授業解惑」。當時深圳剛剛建市,百業待興,急需借鑒香港在各方面的經驗。

梁振英指,「第一期培訓班的課堂設在蛇口工業區內一個山包上的一間小石頭房子裏,房子很簡陋,一堵白牆前兩排桌椅,桌上是一台舊式幻燈片投影機。由於沒有影印機,他們把上課材料影好帶上去。」

梁振英講的第一節課的是土地使用制度以及與土地、房地產和規劃有關的實踐經驗,比如土地和房屋是不是商品、土地如何實現分割、什麼是單利率和複利率等等。由於他不會講普通話,講課時還需要翻譯,後來慢慢才學會講普通話。

梁振英說,學員來自天南地北,很多是蛇口工業區從全國各地招來的技術幹部。後來學員告訴他: 「原來以為你是位老先生,等你出現,才發現怎麼來了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

梁振英續指,他們每個月去授課兩到3次,每次都是要用去整個周末。通常星期六講完課,他便在羅湖口岸深圳一側的華僑旅社住一晚。當住客過多、床位不夠時,旅社就在過道裡甚至廁所門口,打開帆布床,他們就在各種異味吹送下入睡。第二天一早,又去蛇口講課。他在授課時發現,對於台下學員來說,不管授課教師是一位老先生,還是從香港來的一位年輕小夥子,只要你對問題有一定的認識,能有好點子,他們都願意聽、願意學。

當年覺得規劃30萬人口太多?

梁振英在授課時和深圳官員談起,深圳規劃時的人口指標,當時深圳人只有1、2萬人,想做30萬的人口規劃。

「我們不同意,覺得他們定30萬人口指標太高了。如今那批深圳官員也退休了,後來我和他們談起,笑說都是我們不好,不信你們有30萬人,無預到足夠的容量,所以深圳的塞車、水浸也關我們的事。」梁振英說,當時怎會預計得到,深圳如今單計常住人口,也有1000多萬人呢?

深圳在40年快速崛起,經濟總量從1979年的1.97億元到2019年的2.7萬億元。很多朋友問梁振英深圳為什麼這麼成功,他告訴朋友,深圳雖然地處廣東,但深圳人來自五湖四海,是個移民城市,具備移民城市的特質,其中一個就是她敢想、敢做、敢闖、敢創。他說香港過去也是這樣。

責任編輯: 米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