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平理
發展局與教育局正式啟動「城中學舍計劃」,允許市場以自資或私營模式將商廈改建為學生宿舍。計劃直指香港近年因教育產業擴張而暴露的宿位短缺問題,更透過政策鬆綁與市場機制結合,為商業地產空置率高企的困境提供出路,可謂一箭雙鵰的產業升級策略。
香港作為亞洲教育重鎮,近年吸引內地及海外學生人數激增。特區政府教育局資料顯示,過去五年,八所資助大學非本地生逐步上升約20%,至上學年約2.31萬人,創歷史新高。但配套宿舍不足,迫使部分院校需租用酒店或民居作臨時宿舍。若無足夠宿位支撐,「留學香港」品牌將因生活成本高昂、居住環境雜亂而削弱吸引力。
「城中學舍計劃」的好處,在於將教育需求與地產去庫存巧妙結合。根據政策,商廈改建宿舍無需事前規劃許可,且保留原有總樓面面積豁免(如停車位、上落客區),發展商可將這些空間改造成健身室、自修室等學生必需設施。這種「存量變增量」的模式,既避免了大規模土地開發的高成本,又快速縮短了供應周期。
從產業鏈角度看,該計劃將觸發連鎖經濟效應。商廈改建需建築設計、裝修工程、智能設備等配套服務,可帶動相關行業產值增長;宿舍運營更衍生出物業管理、餐飲服務、文化交流等衍生需求,形成教育服務產業集群。
計劃的成功關鍵在於執行細節。需警惕部分營辦商為追求利潤縮減公共空間,或將宿位轉作短期租賃。政府應建立動態監測機制,例如要求宿舍收費與市場租金掛鈎、設立學生滿意度評價體系等,讓「留學香港」品牌必將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釋放更大能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