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子康 協康會星悅中心經理

根據2021年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15歲或以上自閉症人士的失業率高達12.4%,遠高於同期全港整體人口5.8%的失業率。2024年3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發表的《自閉症成人就業調查》指出,本港自閉症成人全職就業率僅12%,高達65%處於待業或從未有工作經驗的狀態。同一調查亦顯示,超過68%僱主表示「缺乏培訓資源」支援自閉症員工;而同事之間亦不時出現矛盾,52%受訪自閉症人士表示,曾因社交誤解遭同事投訴。自閉症人士就業率偏低,背後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個人的求職與社交技巧不足、支援不足、職位錯配,以及社會大眾對自閉症有誤解等。這不僅限制其就業機會,也影響其自我形象,容易引發焦慮、社交退縮。

發掘優勢 融入社會

自閉症譜系障礙青少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溝通與人際關係障礙,以及刻板的興趣和行為模式。他們的潛能與才能常因社會認知不足而未被充分發掘。隨着多元共融理念逐漸受到重視,如何協助他們提升獨立生活能力、發揮強項及促進社會參與,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議題。

過去香港自閉症服務多聚焦於缺失模式(Deficit Model),強調克服障礙,卻往往忽略了自閉症人士的長處。事實上,我們都明白「半杯水」的道理:與其不斷訓練魚兒學懂爬樹,不如為牠尋找或共創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其暢泳。相較之下,優勢為本(Strengths-Based Approach)方法強調重視自閉症人士的獨特能力與潛能發掘,促進社會參與,能有效建立正向自我形象,增強自我接納與共融。

建立友善措施 釋放勞動力

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由社會福利署資助,一直致力為高能力自閉症人士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包括情緒管理、社交溝通、獨立生活技能及執行功能等訓練,致力發掘並培養高功能自閉症青年優勢與提升生活質素。此外,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的「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亦致力實現殘疾人士共融就業。政策方面,特區政府推展設立「愛心僱主」獎章,表揚積極聘請殘疾人士的僱主。

以下是其中一位中心青年阿威的故事:阿威初次來到中心時,性格內向,工作也不太穩定,經常與同事發生摩擦。中心先為他進行職業能力評估,發掘出他在細節處理、專注力及重複性任務方面的優勢。同時,中心為他提供社交訓練及興趣發展機會,幫助他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協作。其後,中心透過與僱主合作,為阿威配對合適的工作崗位,並定期到工作地點探訪,鼓勵僱主作出合理的職場調適,例如提供清晰的工作指示、穩定的工作環境和視覺提示,從而減低阿威的壓力,提升他的工作表現。

作為服務提供者,我們能夠擔當自閉症人士與僱主之間的橋樑。一方面協助自閉症青年發掘自身優勢,提升獨立生活能力與社交技巧;另一方面幫助僱主推動自閉症友善措施,讓他們更加了解自閉症青年的特質並發揮其長處。我們亦需要同步表揚「做得好、走在前」的企業,建立良好規範(Good Practice)供其他公司參考,一來為勞動市場釋放更多勞動力,也讓自閉症青年有機會參與,實現多贏的局面。

過去的研究和臨床觀察證明,有系統的優勢為本訓練及就業支援,對促進自閉症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及個人發展具積極作用,更可以有效減少照顧者的壓力。未來在勞動力市場持續緊張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可考慮提供更多政策誘因,鼓勵企業與社會服務提供者攜手推動共融職場環境,強化優勢為本的服務模式,促進自閉症人士自我接納,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