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仲

六十四 橄欖

——歐陽修(兩宋時期)

歐陽修 橄欖(節選)

良藥不甘口,

厥功見沉疴。

忠言初厭之,

事至悔若何。

  己亥秋日

  素仲配畫

唐末,唐哀帝李柷寫了一篇散文《停貢橄欖敕》,由於當時每年從福建進貢一批土產食物,其中包括橄欖,皇帝鑑於「福建一道,遠在海隅」而免去了此物為貢品。到宋朝,橄欖成了許多詩人用以抒發世情,內心表白的良藥。詩人劉敝:「江魚肆潛毒,頃刻輒僵仆。昔酒發狂醒,千日尚沈瞀。」這裏說的是橄欖有解河豚之毒及醒酒之用。詩人黃庭堅:「吾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餘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歐陽修也借橄欖成詩,寓其苦口良藥。

對於橄欖,我也替其不值,特別是今日社會,此良物竟被輕視。橄欖除了以上所說的功效外,我對此物有難忘的記憶。約在20多年前,我患了慢性咽喉炎,喉嚨總有不強烈的痛楚。在西醫處服用了3次、每次5日的抗生素還不見效。又在中醫處服了10日中藥,方中有浮馬勃、元參,吃得我暈頭轉向,也不好轉。忽然想到童年在廣州,喉痛即嚼橄欖,吞嚥其汁,把渣吐出,喉痛即癒,於是立即到中環嘉咸街買來半斤橄欖,取5至6粒用刀背拍鬆,下大半碗水,慢火煎取汁液,每次飲一小口,讓其汁液在口腔停留一會,然後慢慢嚥下。如此方法,3天即已痊癒。怪不得現代醫學批評人們過度治療。通過今次,我也頗有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