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產業投資大廈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昌鴻)為了力拓具身機器人產業機遇,全國首個具身智能產業聯合創新中心——華為雲具身智能產業聯合創新中心日前在深圳寶安啟用。「具身智能港」,正在寶安強勢崛起。有調研機構預測,2026年全球突破具身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人民幣。

華為此次在深圳加碼布局具身智能,被視為其在具身智能領域「生態賦能」模式的關鍵落子。

寶安中心區具身機器人聚集。受訪者供圖

寶安具備將具身智能技術與傳統製造深度融合的天然優勢。該區有強大的硬件基礎,疊加華為的技術賦能與前海的政策優勢,正吸引具身智能上下游企業加速聚集。此次華為雲具身智能產業聯合創新中心在寶安啟用,以及即將啟用的騰訊企鵝島,都將催化這一進程。

截至目前,沿着前海寶安中心區5公里範圍的黃金岸線,華為雲具身智能產業聯合創新中心、騰訊新總部「互聯網+」未來科技城、靈巧手產業園等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平台次第落子,華為、騰訊、維沃通信、立訊精密、兆威機電、追覓科技等頭部企業和一批機器人新銳團隊相繼入駐,一個集技術研發、場景應用、資本賦能於一體的「具身智能港」已然成型,成為深圳繼南山「機器人谷」後打造的又一張人工智能名片。

據36氪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具身智能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預計未來5年,全球具身智能的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有望在2026年突破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國際知名機構高盛預測,到2035年具身智能可替代全球25%製造業崗位,但同步催生高端裝備、算法服務等新價值鏈環節,形成「技術—數據—硬件」三位一體的競爭壁壘。

今年3月,深圳全國率先印發了《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旨在搶抓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加速構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生態,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國際國內領先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深圳產業大區寶安區也將具身智能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今年初出台《寶安區關於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集聚區行動方案(2025—2026年)》,計劃到2026年引育3~5個行業龍頭,建設50個以上深度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550億元。

數據顯示,寶安區具身智能相關產業集群基礎雄厚:人工智能企業突破424家,機器人重點領域企業241家,智能傳感器重點領域企業215家。沿着前海寶安中心區海岸線,方圓5公里內,已形成獨具特色的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平台集群:華為雲具身智能創新中心、騰訊新總部、靈巧手產業園、大灣區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等在此匯聚。

產業生態亦高度成熟:騰訊、維沃通信、立訊精密等巨頭進駐;兆威機電、道通科技、利和興、華龍訊達等本土零部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核心支撐;億嘉和、追覓(奇點工場)、銀河通用等來自長三角、京津冀的新銳力量亦紛紛落子。一條涵蓋上游核心技術與組件、中遊本體製造、下游場景應用的具身智能全產業鏈已然貫通。

繼南山「機器人谷」之後,一個以具身智能為核心,匯聚研發、數據、人才、資本與公共服務等全要素的創新高地——「具身智能港」,正在寶安強勢崛起。

內地知名財經專家李大霄認為,具身智能港的建立是一個重大突破,深圳能夠在西部建立起一個機器人產業聚集地,非常有利這個產業的飛速發展,能夠讓深圳在全國的競爭,甚至是全球的競爭裏面有一席之地。此舉能夠更好地實現產業化,對行業龍頭的培育、產業的聚集,形成產業鏈和規模優勢,在全國和全球的競爭中取得先機,都有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