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評理
特區政府今日刊憲《2025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及《2025年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修訂)規例》,規定所有的士必須安裝行程記錄系統,以及所有的士司機必須容許乘客以電子繳付媒介繳付的士車費。此舉展現了特區政府積極有為的施政態度,彰顯以科技推動進步的決心,順應科技發展趨勢,以實際行動促進優化的士服務質素,不僅回應了市民與旅客對出行方便的訴求,更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盛事之都和國際旅遊城市樞紐的形象。
這次修例對於乘客、司機及業界均有多重益處。對乘客而言,增設電子支付途徑解決了現金交易的不便,特別是可以方便內地及海外遊客使用熟悉的電子支付工具,減少因貨幣兌換或現金不足引發的困擾,同時也可避免可能因現金找續而引起的爭拗。行程記錄系統的錄影與錄音功能,既能保障乘客安全,也能在發生糾紛時提供客觀證據,從而增強乘車信心。
對司機來說,行程記錄系統的GPS數據與影像記錄可有效減少不實投訴,降低營運風險;而電子支付的普及亦能避免現金管理的麻煩與風險。對的士業界而言,儘管初期需承擔安裝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系統的透明化有助減少爭議,更可能因行程記錄完善而降低保險費用,並提升行業整體形象。
至於業界對於網絡穩定性的擔憂也需正視,部分偏遠地區(如郊野公園、口岸)網絡信號不穩,可能影響電子支付成功率。特區政府需與電訊商協作,積極改善相關基建。此外,的士業界應根據香港市民、內地及海外旅客主流支付習慣,靈活配置相應的二維碼與輕觸式電子支付工具,以確保服務無縫銜接,能夠真正便利乘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