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坐着可避障的智能輪椅往返粵港澳、酒店房間為聾人運動員安裝可閃爍門鈴、場館為手臂殘缺運動員增配腳踢式電梯按鈕……17日,在殘特奧會組委會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一系列將運用於殘特奧會的無障礙設施和服務。發布會透露,由粵港澳共同承辦的殘特奧會,將有8,900名殘疾人運動員來到粵港澳參賽,由於全部場館均為既有場地,各賽區得以投入更多資源進行設施的人性化改造,有更多的科技設備投入使用,三地將以最人性化的無障礙環境和服務、最具科技力量的設施和輔具,為運動員築夢大灣區創造最好條件。

●17日,在廣州召開的殘特奧會專題發布會上透露,將有8,900名殘疾人運動員來到粵港澳參賽。(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攝)

殘特奧會組委會副秘書長、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執委會副主任陳學軍在發布會上表示,殘特奧會競賽組織、服務保障、場館改造等基本就緒,通過了測試賽和提前項目的檢驗。16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第一次代表團團長大會在廣州召開,標誌着粵港澳為賽會作好了全面準備。

運動員9城分級 無需來回奔波

「本屆殘特奧會與十五運會是一支籌辦隊伍辦兩個運動會,採用同一個會徽、同一套吉祥物、同一支火炬,這在全國全運會和殘特奧會歷史上是首次,體現賽會對殘疾人體育的關懷。」陳學軍說。

這種關懷體現在每一個環節。運動員分級是殘特奧會的核心,事關賽事組織是否順暢和比賽公平、公正。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本屆殘特奧會共有1,600名運動員需要分級,和歷屆殘運會、殘奧會、亞殘運會不同,組委會不統一在某地對運動員分級,而是設立1個分級中心和16個分級點,分級點分別設立在廣州、深圳、佛山、惠州、東莞、肇慶、珠海和香港、澳門9個賽區。同一屆賽事的運動員在9個城市進行分級,創造了國內外同類賽事先例。

「雖然給主辦方的分級組織帶來挑戰,但方便了運動員。我們多做一點,殘疾人運動員就少奔波一點。」陳學軍說。

線上小程序呼叫 線下瞬時響應

輔具使用事關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為此,廣東調動了全省的輔助器具服務力量,配置19輛專業服務車,84名技術保障人員,對輪椅、假肢、矯形器等高頻需求設備,準備了2,000多套維修工具和備用件,確保設備故障「即報即修」。同時,除了設立線下保障中心、保障服務站、流動服務車三級保障體系,還專門開發出「粵輔通」無障礙助殘小程序,可實現線上呼叫,線下瞬時響應。

●科技助殘是本屆殘特奧會的最大亮點。圖為發布會上展示的智能機器人導盲犬。(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攝)

至於參賽、觀賽人員的吃住行,則更事無巨細。陳學軍介紹,比如,盲人項目增設盲道,布設了語音提示系統。聾奧項目增加閃爍門鈴,安排手語翻譯系統。借助無障礙設施,殘疾人運動員、殘疾人觀眾從停車場到比賽場、從休息區到觀賽區,從一個場館到另一個場館,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都能暢行無阻,甚至殘疾人坐着輪椅往返粵港澳觀賽、遊覽,都不存在障礙。

科技助殘是本屆殘特奧會的最大亮點。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執委會高科技產品展示專班副組長陳海龍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助殘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廣東輪椅、助行器等產品全國市場佔比接近60%,康復機器人產品產業規模佔全國42%。

智能輪椅輕鬆往返 導盲兔隨時隨地輔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發布會現場展示了7款將運用於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高科技輔具產品,有的專門為殘疾人研發,有的面向全部人群。由一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導盲兔」AI視覺智能伴侶,利用攝像頭AI視覺技術,可將眼前的場景通過語音轉述給視障人士。公司CEO白瑞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導盲兔內置4G網絡,擺脫手機束縛,可適配眼鏡、盲杖,也能手持或作為吊墜佩戴,隨時隨地開啟智能輔助。值得一提的是,它不僅能精準識別環境,幫用戶尋找物品,還能快速辨認熟人,非常好用。

●參會人員現場體驗「導盲兔」AI視覺智能伴侶。(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攝)

由佛山東方醫療設備廠有限公司展示的自動摺疊電動輪椅,可一鍵觸控自動摺疊,通過手機App可操控、遙控駕駛,遠程出發自主摺疊,不論是坐輪椅還是乘車,都可實現自主出行與收納。公司負責人介紹,在安全保障方面,輪椅的主動監護系統實現厘米級實時定位,同步追蹤歷史軌跡,越界即預警。據悉,屆時,這款摺疊輪椅還將部署到香港賽區。

●現場工作人員展示用手機控制自動摺疊電動輪椅,它將投放於香港賽區。(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攝)

陳學軍表示,在殘特奧會辦賽、參賽、觀賽等各環節,組委會想方設法設置應用場景,賽會將成為展示大灣區科技助殘能力和水平的舞台,同時,也相信今天的推廣和示範,就是老百姓明天的生活必需品。

【小資料】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全國性殘疾人體育賽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殘特奧會」)是全國性殘疾人體育賽事,將於2025年12月8日在廣州開幕,12月15日在深圳閉幕。本屆殘特奧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舉辦,也是香港和澳門首次承辦全國性殘疾人運動會。

【特稿】「6金王」王小梅:殘疾不是「不可能」的標籤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本屆殘特奧會比賽部分項目已陸續開賽,在剛剛結束的殘特奧會自行車賽上,來自廣東隊的女選手王小梅勇奪6枚金牌。在巴黎奧運會上,王小梅在場地自行車女子C1-3級3,000米個人追逐賽中,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冠。「我出生時因為缺氧,身體協調能力比常人差很多,小時候走路總跌跌撞撞,看着別的小朋友跑跳自如,我常感到自卑,總覺得自己這輩子都擺脫不了這種『笨拙』。」王小梅說,中國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殘聯的工作人員也時常鼓勵她。

●王小梅。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有一次,一位從事殘疾人體育工作的朋友建議她可以嘗試參加殘疾人體育訓練,既可以幫助她康復,說不定還能發現一些潛力。王小梅決定一試,開始接觸殘疾人體育訓練。

她曾懷疑過自己,但在家人朋友和殘聯的鼓勵支持下,她逐漸在體育中找到了自信和自我。

拚出最好的自己 才是最珍貴的收穫

「『殘疾』從來不是『不可能』的標籤。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正是這份支持,讓我敢去嘗試、敢去闖,從最初練田徑時的蹣跚起步,到後來轉向自行車時的咬牙堅持,命運給我的身體加了重負,但國家和社會給了我衝破枷鎖的勇氣,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王小梅說。

從田徑運動員轉為自行車運動員,這其中有諸多不易,王小梅用「磨人」二字來形容。一上賽道就得連騎四五個小時,腿麻得不像是自己的,室內場地有坡度,稍微鬆懈就可能摔車。

「摔了就爬起來,擦點藥繼續練,我知道自己沒什麼過人天賦,能靠的只有堅持不懈這個笨辦法。」王小梅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王小梅在東京殘奧會自行車項目奪得銀牌,2024年巴黎殘奧會打破世界紀錄奪冠。

不久前,2025年殘特奧會自行車項目比賽在深圳舉行。在家門口比賽,王小梅火力全開,斬獲6枚金牌。「這次在深圳的比賽,對我來說意義太特殊了。賽場周圍都是家鄉的觀眾,工作人員、親戚朋友、曾經幫助過我的人都來加油,看台上那一聲聲 『小梅加油』,聽得我心裏熱乎乎的。」王小梅說,金牌是榮譽,堅守體育精神、拚出最好的自己,才是更珍貴的收穫。

課本「走進現實」 逾130名台生廣州實習

(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當大巴進入廣州,看着窗外縱橫的立交橋和成片的綠地,突然覺得課本裏的各種專有名詞,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參與「築夢珠江·展翅飛翔——2025年台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的實習台生代表、台灣政治大學林允婷在17日的啟動儀式上表示期待此次難得的實習之旅,希望在實踐鍛煉的同時,深度體驗嶺南文化與美食、結交大陸新朋友,真正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廣州,收穫成長。

●「築夢珠江·廣州台灣交流季」暨「2025年台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築夢珠江·廣州台灣交流季」暨「2025年台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17日在廣州拉開帷幕。本次活動歷時半年時間,以迎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為契機,設立「民間交流」「經貿合作」「實習參訪」「媒體互動」四大板塊,共33+N個活動項目,內容涵蓋歷史溯源、文化尋根、科技創新、全運互動、青年研學、實習體驗、媒體采風等多個方面,是廣州市首次以「交流季」形式精心打造的兩岸交流盛會。

作為「築夢珠江·廣州台灣交流季」的重要組成部分,「築夢珠江·展翅飛翔——2025年台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重點面向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民營企業、港澳台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廣泛徵集覆蓋金融、法律、生物醫藥、智能製造、互聯網等領域1,000多個優質實習崗位進行匹配,為台灣青年在穗學習、實習、就業、創業、生活和參訪交流提供更多便利和機遇。今年活動共吸引22所台灣高校、16所大陸高校學生報名,共130名台灣大學生在廣州9個區的60餘家企事業單位實習體驗。

首來族最愛廣州人情味

啟動儀式上,林允婷作為代表發言。她表示,過去一年曾以交換生的身份先後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學習金融統計。那時課本上的「大陸市場」,還只是抽象的圖表和數據,直到這次收拾行李來廣州,才真正有了「要走進真實場景」的期待。「這幾天在玉山銀行的實習,像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前輩們教我看報表時會特意放慢語速,午餐時也會熱情地推薦各種美食,這種專業裏帶着的溫暖,讓我慢慢放下了最初的緊張。」林允婷相信這段實習經歷將成為青春裏特別的記憶。「不僅因為學到新知識、認識新朋友,更因為我們真正地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廣州——這片既熟悉又新鮮的土地。」

首來族、來自東吳大學法律系的林冠瑜正在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實習,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選擇廣州是因為她覺得「粵語很好聽,也喜歡看粵劇。」她對廣州市民的熱情和人情味印象最為深刻,「因為我是路癡,每次問路大家都會很有耐心地回答。」廣州的現代化與傳統並存,也讓她看到了大陸城市發展的樣子。「在台灣我也沒實習過,這次在大陸的律所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同事們耐心地和我討論一些法律案例,讓我更深刻了解兩岸法律制度的不同之處。」林冠瑜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到大陸實習,以便更深刻了解兩岸的法律制度。

首次來廣州的輔仁大學統計信息學系學生莊昀臻在平安銀行廣州分行實習,她認為廣州作為一線城市,商業發達,在這裏的實習經歷會對自己成長很有幫助。「這裏的工作流程非常嚴謹。」莊昀臻說有機會會考慮到大陸工作。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