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愛 雙

那天和往常一樣,我從三角坪那條街道走,見到有許多人圍着一個攤位,我也就擠過去。

「朋友,你好!」好熟悉的聲音!我不禁抬頭,竟然是巧玲,我驚訝得就差沒歡呼起來。巧玲非常高興,她麻利地挑了幾樣豬身上的物件,用袋子裝了起來,也不管我接不接受就塞到我手中,說:「你看我這忙的,快去買你的菜。」說完就招呼別的客人了,根本就沒空理我,我只好提着東西走了。

和巧玲相識是在1993年。那天我拿着拉鏈壞了的衣服去修,走出家門不遠就看到了她的小店,那是一間不足5平方米的小店,門口安放着一台縫紉機和一個小煤爐,裏頭搭着一塊熨衣板,她就是憑那兩樣東西維持着生活。

巧玲一見有顧客來,趕緊站起,嘴裏招呼着:「朋友,你好!」她這招呼很與眾不同,就是從那刻起,我喜歡上了這傢伙。

閒聊中,我了解到她是後福人,剛從學校出來,沒有工作,家裏還有兩個弟弟在讀書,她就憑着自己有這樣一個技術活,大膽地租下了這間店面,我是她的第一個顧客。因為家遠,巧玲無法每天都回去,回去一趟都要花好幾元車費,因此她晚上是呆在熨衣板上睡,吃飯就用門口那個煤爐燒,現在唯一的就是洗澡問題還沒解決。知曉了她的難處,當天晚上我就帶着她回去,還留她和我同睡。

後來再去她店裏時,我總要多帶一包東西,那是巧玲的衣服。她經常是聚了一星期,然後搬到我家一次洗個夠,等衣服乾了後我再給她摺好送來。

這樣的日子大概過了有5年,巧玲買了摩托車,天天回家,不再到我家洗澡洗衣服了。但我們的友誼還在,我還是沒事時就到她店裏坐,她還是一見到我就喊:「朋友,你好!」

直到2000年,那排店面全部拆遷,關掉店舖的巧玲跑去廈門發展。不久,我家也面臨拆遷,我們的聯繫也就斷了。

這次突然見到巧玲,我的心情特別的激動,一回到家就向父母說起她,喋喋不休的樣子讓不知情的老公和孩子像看怪物一樣看着我。我可沒管他們的眼神,照樣和父母嘮嗑巧玲。

第二天,我特意遲遲地去買菜,就怕巧玲看到。沒想到我一到那檔口,她就大喊了:「朋友,你好!」這傢伙,到現在還叫不出我的名字。

走過去,發覺她的豬肉早賣光了。只見她彎身提起一個袋子,拉着我就走,走了幾步想起她老公,就回頭喊了聲:「我和朋友一起買菜去,你先回家吧﹗」

路上,巧玲跟我說了她的經歷。原來她去廈門打工沒多久就回來了。她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吃的都是盒飯,睡的連她當初的熨衣板都不如,更不用說洗澡了,真是大不如家鄉舒服。

巧玲說: 「回來後曾找過你,可是找不着了,不知道你搬哪了,很後悔當時沒問你的名字。」 我笑了說:「現在後悔還來得及,馬上問我吧﹗」她也笑了說:「不!就不問!」

周末,巧玲賣完豬肉就來帶我去她家,先是去了她娘家。到了那兒,我不得不感嘆,那變化實在是太大了,一幢5層樓高的房子,還是有天有地的。記得巧玲有摩托車時曾帶着我來過一次,當時她家可是兩間半低矮的土房啊﹗

巧玲的母親知曉我曾幫過她,熱情地拉着我聊天,讓我更了解巧玲後面的生活,她從廈門回來後就開始創業,養起了豬,她夫家在南美村,老公是個殺豬匠,因為有生意上的來往,也就促成了這段姻緣。她的兩個弟弟很爭氣,都考上了大學,一個在稅務局工作、一個當老師。這房子就是她們三姐弟合力蓋的。巧玲送我回去時說:「我們很有緣吧﹗」我點頭,回她:「當然了,要不然這麼多年了還能再相遇嗎?」

後來,巧玲天天給我送豬身上的東西,我不收她就急,說:「你不收下,我就要算水費給你,你說說那5年的水費值多少?」我啞然,笑她:「哪有這樣算賬的。」

巧玲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不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