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鼓浪嶼,海風裹挾着音符穿梭在紅瓦綠樹間。這座被譽為 「鋼琴之島」 的世界文化遺產,近日拉開第六屆鼓浪嶼音樂季的帷幕。

自7月12日起,為期 10 天的活動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音樂家和優質原創音樂力量,通過近百場演出,為鼓浪嶼注入了新的活力。

盧德格爾·盧曼:鼓浪嶼讓高雅藝術走進群眾

此次,國際管風琴界泰鬥、德國著名管風琴家盧德格爾·盧曼作為第八位簽約的駐島藝術家,不但在管風琴藝術中心上演獨奏音樂會,舉辦大師課,還與廈門六中博雅合唱團合作音樂快閃,現場座無虛席。

「讓我驚喜的是,這裏有這麼多年輕女性,能將管風琴演奏得如此出色。」盧曼感慨道,「鼓浪嶼發展得更好了,觀眾對管風琴的接受度也更高了,這真的非常令人驚喜。」

廖昌永:《卡門》與八卦樓碰撞出文化對話的火花

站在八卦樓的紅磚拱廊下,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即興高歌了《卡門》中的經典片段。

現場《卡門》唐·何塞飾演者、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馮浩然也表示,在八卦樓室外唱《卡門》,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這種「建築與藝術共生」的場景,是傳統劇場給不了的。

廖昌永認為,鼓浪嶼願意做這樣的嘗試,並免費開放給市民,「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希望通過像這樣的一個藝術形式,向世界各地介紹鼓浪嶼的音樂文化,介紹鼓浪嶼世遺保護,介紹這裏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碰撞。」

石倚潔:「全島皆舞台」讓藝術家更自由更挑戰

「這是我第三次來鼓浪嶼,這裏非常國際化,我在歐洲旅居了10多年,來到這座島上會有種(置身歐洲街巷的)錯覺,有幾個瞬間甚至有點恍惚。」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此次亮相「倚石聽聲」 中國聲樂作品專場音樂會,他用 「流淌」 一詞來形容鼓浪嶼的音樂氛圍,「聽說鼓浪嶼的每個家庭都擅長音樂,比如唱歌、彈琴或者各種樂器,他們每周或者每個月都有家庭音樂會,這裏的音樂不是刻意表演的,而是自然『流淌』在生活中的。」

在他看來,鼓浪嶼 「全島皆舞台」 的氛圍,讓音樂回歸到更原始的 「環境藝術」狀態。

Chainhaha&陳翰:聽着鼓浪嶼的浪聲,刮起《鼓浪的風》

當古典樂在建築中沉澱,流行音樂則在沙灘上點燃活力。7月12日晚的流行音樂專場,吸引了超千名觀眾。

「剛好我們採風就在鼓浪嶼,所以我就為鼓浪嶼這個很漂亮的島,寫了一首《鼓浪的風》。今天演出場地又在海邊,我覺得別有一番情調。」台北雨國樂隊主唱陳翰首次在鼓浪嶼音樂季亮相,與原創音樂人Chainhaha帶來《鼓浪的風 Good Flow》,「在沙灘上就着海風聽歌,《鼓浪的風》真的唱出了鼓浪嶼的鬆弛感。」 居民陳女士笑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