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工商界回應夏寶龍講話 倡政府續完善合作機制解民生難題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在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表示,要堅守企業社會責任,為增進民生福祉多作貢獻。香港多間大型企業以及多位香港工商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企業熱心擔當社會責任,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企業本身亦增強了凝聚力,令社會和企業雙雙獲益。他們建議政府繼續完善各部門與工商界合作的機制和步驟,大家定會上下一心積極支持特區政府紓解民生難題,共同培育下一代社會棟樑,為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康敬
組織義工服務地區 凝聚員工向心力
做好地區服務,除了地區人士的深耕細作,亦離不開工商界的大力支持。有積極參與地區服務的企業,多年來組織義工隊服務地區,並利用企業專長提供資源,支持特區政府發展經濟、紓解民生難題。他們認為,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僅造福社會,更有助凝聚員工向心力,助力企業發展。
地產商三大戰略 踐行社會責任
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發言人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該集團以三大戰略方向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改善民生、支持青年發展:
一是組織「新地義工Team力量」義工隊服務社區弱勢社群,至今已有近3,000名集團義工;
二是推動「運動行善」精神,透過主辦、慈善贊助城中體育盛事,提倡健康生活,將活動收益化成善款,再加上集團提額外以倍計捐款,資助慈善機構發展基層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等;
三是長期積極推動青少年的閱讀風氣,包括近年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定位,積極推動基層青少年的科普教育,讓青少年深入了解國家航天科技的突破及成就,提升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民族自豪感等。
發言人強調,集團會一直致力發揮以自身專長和優勢參與建設香港,支持特區政府提振地區經濟,紓解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等社會深層次問題,亦會在支持教育界培育人才、推動綠色環保等不同範疇貢獻力量。
發言人表示,他們會響應夏寶龍主任的講話,繼續熱心服務社會,並認為員工們在受到正能量不斷熏陶的氛圍下,大家的向心力、歸屬感也會有所提升。新地歡迎特區政府繼續完善各部門與工商界合作的機制和步驟,如善用公共空間舉辦活動等,希望攜手以盛事提振地區經濟,改善民生。
快餐店助吞嚥困難者「有啖好食」
在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市民方面,企業也可以行多一步。大快活行政總裁羅輝承表示,大快活一直積極參與地區服務。例如為了吞嚥困難人士及照顧者的福祉,大快活已成為全港首間向社區提供軟餐的連鎖快餐店,讓有需要市民可於WhatsApp訂購「快活回味軟餐」送餐服務等,更設立了流動吞嚥評估站,安排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人士進行吞嚥評估服務等。
他說,在製作軟餐的過程中曾遇上不少挑戰,經過了不斷反覆嘗試,選擇加入日本酵素來分解白飯的澱粉質,才成功讓白飯的黏稠度適合吞嚥困難人士;多番調整咖喱配方,以及增稠粉的比例,才在保持辣度和香味的同時,製作出符合照護食及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等級4的汁水。
有見食物的視覺呈現對吞嚥困難人士非常重要,在食物的形狀、顏色和包裝方面,他們也下了很多功夫,包括在包裝上加入了真實的食物相片,並提供了簡單易懂的加熱方法,還特別加入了印尼文、英文等多種語言,以方便照顧者使用等。
羅輝承表示,大快活透過不同地區服務與老顧客建立了深厚情誼,已經超越了一般消費者和企業的關係,未來定會繼續堅定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的信念,員工們也為這些有意義的服務感到非常開心。
倡共創明「Teen」設暑期實習 「社區客廳」加強鏈接
特區政府透過推行共創明「Teen」計劃、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等,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多位參與計劃的企業和機構代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讚許計劃有成效,又建議企業和機構加強與特區政府合作,如在共創明「Teen」計劃中,企業為學員提供暑期短期見習機會,在社區客廳試行計劃則加強與社會資源鏈接,惠及更多市民。
青少年向上流需要外界機會和自身動力,華潤萬家(香港)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鍾展滔過去兩年都是共創明「Teen」計劃的友師,接觸的兩位學生都是中一和中二學生。在接觸的過程中,除了與學生建立信任外,他也會與學生家長,與整個家庭建立聯繫。
他直言,「共創明『Teen』計劃」無論對友師還是學生,都十分有意義,並欣慰地見到學生的改變,「計劃期間我會帶學生體驗我的一天工作,他也感受成年人的辛苦和壓力,進而更多地能理解父母。」
以身作則培養學生的正向價值觀也是鍾展滔所注重的,包括帶學生去探訪長者,做一些社會公益活動,親身感受到助人為樂的意義。他也帶學員一家人到深圳參觀古建築、了解客家文化,提升學員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等。
他讚揚政府投入資源推行該計劃,並舉辦多元活動讓青少年開闊視野,眼見支持活動的企業和機構愈來愈多,社會參與度逐步提升。鍾展滔表示,有更多企業將公司辦公場所開放給學生參觀,也對設施設備、職業範疇向學生作介紹,但學生少有機會能真正體驗職場。
他建議企業與政府加強合作,為共創明「Teen」計劃的學員提供暑期短期見習的機會,讓學員能利用暑假嘗試不同行業的工作和體驗職場環境。
官商民合作精準扶貧
社區客廳試行計劃是貫徹政、商、民合作方式的惠民項目。首個社區客廳位於深水埗福華街,由九龍樂善堂營辦,運作至今約1年。九龍樂善堂項目發展部(社區客廳)中心主任Alvin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表示,截至10月31日止,深水埗福華街社區客廳的服務家庭數多達580戶,會員人數約1,700人,服務人次約14萬,超出政府所訂指標。使用者範圍從僅兩三個月大的嬰幼兒到八十多歲的長者,其中家庭使用者佔六成半,有約30個家庭經轉介申請已經從劏房搬進過渡性房屋等。
社區客廳聚焦扶助劏房戶,從而紓緩其長時間輪候公屋及居住於惡劣環境而面對的困難。Alvin直言,社區客廳的運作有助精準扶貧,一方面在生活硬件上支援劏房戶,為居民提供共享生活空間,包括廚房、飯廳、客廳、學習及活動室、兒童遊樂設施、健體設施及自助洗衣設施等。另一方面,社區客廳是新的營運模式,雖似社區中心,但增加了中轉站的角色,並配合香港房屋政策,提供更多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的資訊給居民,透過轉介申請,讓劏房戶搬離惡劣居住環境。
由於是全新的項目,Alvin與同事都是一路做一路提升服務,如針對新增的嬰幼兒使用者,在浴室增設了嬰兒浴盆,也有不少居民提出希望多些運動機會,故正在優化運動角。由於服務指標有下限,但並無設上限,他希望能透過政府聯繫更多企業、機構運用好社會資源,也讓社區客廳被更多人知道,讓社會資源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
支援學業事業發展 助青年追夢開眼界
香港企業在支持青年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熱心青年服務的企業多年來透過舉辦生涯規劃活動、工作實習計劃、全港性青少年運動比賽,以及設立各類型獎學金等,鼓勵港青正向發展,並相信有關服務與交流活動能加強非本地員工對香港的歸屬感,也能助港青拓闊眼界。
提供實習機會 新來港者增歸屬感
招商局集團旗下世界航商大會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銘鋒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集團一直致力支持香港的社會服務,投身青年發展工作。例如,每年參與舉辦「招商杯」全港青少年三人籃球賽、乒乓球賽等不同賽事,推動香港青少年人參與有益身心活動;與全港多區中小學、區議員合辦生涯規劃活動;為高中生、大學生、新畢業生提供實習生計劃等。
林銘鋒表示,雖然集團有部分員工都是從各地移居香港工作,不是香港土生土長,然而大家透過踴躍參與不同青年服務後,與香港青年相處交流的機會大增,除了能釋除學生對新來港人士的誤解,也讓員工們更認識香港交化,對香港更有歸屬感。
林銘鋒表示,香港有很多工商界、中資企業也非常熱心參與社會服務,出錢出力,全心貢獻社會,建議特區政府除了繼續多安排官員參與活動,加強活動的認受性外,也可進一步為有意義的社會服務提供支持,包括提供場地、減免場租等,有效減輕企業在經濟轉型期下保持社會服務參與度的財政負擔。
設獎學金減輕大學生負擔
領展集團行政總裁王國龍表示,領展致力培養年輕一代成為具使命感和充滿正能量的社會棟樑。例如,於2015年設立領展大學生獎學金,作為集團支持青少年培育的旗艦計劃,透過向家庭三代中首代入讀本地大學且表現出色的香港學生,提供不設入息審查的獎學金,減輕他們接受大學教育時的經濟負擔,助力他們追尋夢想,至今已頒發1,820份不限用途的獎學金,每份兩萬元,合共3,640萬元。
此外,所有得獎者還可加入「領展同學會」,向他們提供不同社交活動、社區服務及在職培訓,幫助他們拓闊視野,並提供優先就職實習及管培生的機會。
領展夥拍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統籌整個計劃,在每年的選拔過程中,得到各界包括政府、商業、學界及非政府組織的高層人員參與協助,可見官、商、民三方都非常支持培育香港未來一代的工作。
領展又會每年將上一個財政年度之物業收入淨額最多0.25%款項,撥捐領展慈善及社區參與項目「愛·匯聚計劃」。在過去十年間,計劃資助社會服務項目近200個,受惠社福機構118家,惠及超過1,800萬人次,投放總額逾1.58億港元。
建社區客廳青年宿舍惠民
恒基兆業地產集團發言人表示,恒地一直堅定支持特區政府施政,以實際行動響應政府不同的惠民政策,如過渡性房屋及社區客廳等,增進民生福祉。例如集團最近免費借出深水埗南昌街場地作「社區客廳」,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額外的生活空間,同時為目前未能入住過渡性房屋的家庭,提供短期紓緩,協助政府提升市民幸福感。
發言人表示,集團多年來積極推動青少年多元發展,捐出土地興建香港最大型的青年宿舍「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提供共1,680個宿位,以低於市值近半之租金,租予18歲至30歲在職青年入住,解決他們的居住需要,並幫助青年拓展人脈,建立人生目標。集團亦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共創明『Teen』計劃」及「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推動學生開闊眼界,為香港培育未來棟樑。
議員指政策要配合 主動溝通程序鬆綁
中央十分關心香港市民的民生福祉,香港多位立法會議員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與香港工商界人士、企業家應該加強溝通,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雙方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吸引工商界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如在補地價問題上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以及與商界加強商業合作,開展更多惠民生項目。
議員陳恒鑌表示,香港工商界和企業家若能更好地為民生福祉多作貢獻,特區政府與企業要加強溝通,統一目標,發揮各自所長、盡所能地配合。如住屋問題關乎社會民生福祉,開發商可考慮建一些普通工薪階層都能負擔得起的房子,不用各個都似豪宅,利潤也並非要賺到盡,而是讓更多人能住得起、住得好。為配合這一目標,特區政府也要考慮在補地價上能否寬鬆些、加快申請審批流程等,政商共同推動惠民生的工作。
發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他以海運發展為例,指特區政府去年發布《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應該主動與業界溝通成效,業界也可以積極提問、提出建議,共同把政策藍圖落到實處。
冀各界把愛國愛港情操落到實處
議員陳仲尼表示,要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發展,還需依憑特區政府在政策上、資源上、組織上和行動上的主導和調度。特區政府需要通過政策吸引工商界支持香港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希望香港各界能身體力行,把愛國愛港的情操落到實處,不只是經濟上大力投資,特別是參予與新興產業投資,包括更積極參與土地開發及建設,同時更多發揮社會責任感,為香港民生問題解決出一分力。
議員楊永杰表示,香港是一個開放自由的經濟體,經濟蓬勃發展需要靠政府和工商界密切協作,推動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這就要求香港工商界要堅守社會責任,做實事解民憂紓民困,不單要在關鍵時刻捐錢捐地支援基建和社會活動,也要在日常生活點滴中平衡廣大市民需要,不斷增進市民福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