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作為「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今年以來效能持續提速,經大橋珠海口岸出入境旅客、車輛亦快速增長。記者從港珠澳大橋邊檢站了解到,今年截至5月21日,經大橋珠海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近1.3倍,較去年提前4個月實現客流破千萬人次目標。在「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經珠港飛」「港珠澳大橋遊」以及「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等一系列政策和項目的加持下,大橋乘勢而上,其效能正在進一步釋放,「車多人旺」成趨勢。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今年以來客車量「春運式」高位運行。(方俊明攝)

隨着「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愈來越多的車輛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出入境,港澳居民駕車往來廣東更為方便與自如,目前港澳車「北上」核發機動車牌已超9.5萬副,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按下了「加速鍵」。來自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亦顯示,今年以來,大橋珠海口岸客車流量保持「春運式」高位運行,僅第一季度通關車輛便突破120萬輛次,同比大增逾1.2倍。

大橋口岸今年以來客車量「春運式」高位運行

港珠澳大橋遊同樣火熱,截至今年5月17日,大橋邊檢站已查驗「大橋遊」旅行團突破3300個,查驗遊客總數超過13.2萬人,「走大橋,看大橋」正成為灣區居民新風尚。而「經珠港飛」客運項目自去年12月中實施以來,至今客流量已突破18萬人次,逾15.8萬人次的外籍旅客經大橋入出內地開展商務交流、旅遊觀光等,同比大增逾4倍。

大橋口岸高峰時段通關量屢創新高,其背後是通關效率持續提升。珠海市政府及口岸管理部門協同海關、邊檢部門去年以來採取一系列保障措施,48條客車通道實施全面通行,同時優化通關查驗流程,對「一站式」系統進行適應性改造,到去年底大橋口岸單向通關能力已達到每小時近1000輛。

珠海市今年又對大橋珠海口岸通關設施實施多項「微改造」,出境小客車驗放通道由22條增至26條,通關能力提升18%左右;對海關風險閘進行防跟車和雲卡口改造,改造後客車的驗放用時將由原來的40秒降低至8秒左右,驗放效率提升80%;對邊檢指紋庫子系統進行升級,啟用邊檢自動驗放。

「大白象工程」質疑不攻自破 人氣進一步提升

還值得關注的是,港珠澳大橋距離連續18年全球貨運量第一的香港國際機場車程不到45分鐘。以港珠澳大橋延長線為軸,珠海市政府正在自東向西布局建設粵港澳物流園、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等重要載體。粵港澳大灣區海產品交易中心、粵西地區水果大橋出口通道、預製菜大橋進出口通道等項目亦陸續啟動,着力打造「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而口岸24小時通關優勢,加上便捷的交通網絡,亦促使港珠澳大橋逐步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物流「大動脈」。

如今大橋珠海口岸進出口貨物收發地已實現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覆蓋,市場涉及國家(地區)從2018年的105個增加至230多個。位於大橋珠海口岸的大橋口岸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充分發揮大橋口岸24小時全天通關優勢,目前從大橋口岸跨境電商作業場所發出的出境電商包裹,已實現港澳地區1日達、全球7日達。

港珠澳大橋「車多人旺」趨勢,讓以往對於大橋所謂「大白象工程」的聲音與質疑不攻自破。港珠澳大橋直連珠江東西岸,從香港出發前往江門、中山、佛山等僑鄉只需1至2小時,目前已成為港澳旅客尤其是香港居民入出內地的熱門通道。每逢節假日,大橋車多到時常堵車,客流量也不斷創下新記錄,亦進一步助力提升港珠澳大橋的人氣與效益。隨着香港將推動落實「粵車南下」,允許廣東居民開車從港珠澳大橋赴港,相信大橋各項數據又創新高,屆時大橋將更加熱鬧,真正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文化交流中心,為三地高質量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