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件式起樓 提量提速提效提質 減噪音廢料
香港面對房屋供應緊絀問題,香港特區政府和業界亦多方面合作加快建屋達至「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無奈香港建築業面對人手短缺及青黃不接等困境,衍生出工人作業安全問題,今年地盤意外頻頻發生,工人一天工作如在「鬼門關前走一回」。華懋集團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提到,採用新式混凝土組裝合成法(MiC)的建築技術來興建私人住宅項目,能減少在現場工地施工的工人數量以及建築廢料,解決勞動力不足及工人作業時安全等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華懋集團副項目總監羅日榮表示,集團位於深水埗東京街的項目是香港第一個利用新式混凝土組裝合成法(MiC)興建的私人住宅,該技術能減少在現場工地施工的工人數量。由於不受天氣影響,在香港現正實施《工作暑熱警告》下,MiC可為工人減低在工作時面對的暑熱風險,提升建築效率,令建築進度加快。同時,新技術增加建造過程的安全性,工人在受監控環境下使用建造好預製模組來建築,可以減少在高空工作時間,令工作環境更安全。集團希望在一個舒適和可控的環境下,利用MiC技術締造一個相對較好的工作環境予建築工人。
他進一步指出,東京街項目引入該技術,令建築質量較傳統建築方法優勝,可做到更好的品質管理,出來的複合牆厚度相信是現時興建的混凝土MiC項目中全港最薄。
可減70%地盤工 紓緩勞工荒
另一方面,香港建造業面對人手不足及青黃不接等問題,他相信MiC技術縮短建築時間,可減少70%地盤工人在現場工地施工。又期望可以利用內地龐大的勞動力,在一個設在室內、可控及安全的作業工場興建樓房應用組件。借助大灣區人力資源與香港發展互補,將香港地盤的部分工序搬到內地廠房進行,既遠離民居,且在室內環境進行,安全及穩妥。由於建造過程在內地廠房生產,可減少65%工地噪音及65%工業廢料。
部分工序遷內地 縮短建築期
羅日榮並介紹,東京街項目總樓面涉及約11萬方呎,提供198個住宅單位。物業地下至6樓為6層高的基座平台,採用傳統建築技術興建,經過結構轉換層,7至31樓的標準樓層單位用MiC建造,每個MiC箱體,抵達東京街現場後,會即場用吊機運到相關樓層,每個箱體都會有標示位置,安裝好後落石屎,建築工序比一般傳統建築省時。
華懋更預告下個採用MiC技術的項目將會是與港鐵合作的東涌第57區東涌配電站住宅項目,涉及約1,900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