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名化州楊桃迎來豐收季節,農戶們緊鑼密鼓採摘。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誰都知道,做農業難、做生鮮更難,天氣、物流、疫情等各元素都影響着農作物的收成、運輸與銷售,每一個環節都影響着農戶的收入。採訪中,李權起聊起小時候就看着父輩們大面積種植楊桃,銷售價格也挺高,是當地的「致富果」;上學時,自己也常常賣楊桃賺零花錢;現在,身邊絕大多數親朋好友仍在種植楊桃。這種從小根植在心裏的,便是一種對故鄉的深深的情懷。也因此,這批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做新農人,並在遇到困難時沒有放棄、退縮,選擇與鄉親們共承擔、同進退。

楊政棟所在的合作社創辦於2012年,蔬菜種植面積超1萬畝,涵蓋6個鎮街,帶動周邊1,900戶農戶開展種植。經過上一波疫情的打擊,原本加入的有一半農戶可能因為家庭貧困放棄種植青椒、轉而進城打工。楊政棟正在努力尋找投資方,讓今年虧錢的農戶們明年能以零成本繼續種植,減少投入,增加信心。他還有一個願望,就是當地可以建立起農產品倉儲冷鏈設施以及辣椒醬等加工廠的建設,以應對在銷售出現停滯時,可以將損耗降至最低。

新農人們有熱情、有想法,但受限於資金、人力、資源、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在幫助當地農戶時缺少了些落地啟動的實際條件,這時就需要當地政府能夠在適當時候牽線搭橋,提供可靠的對接平台與資源;也需要一些電商平台適當讓利提供銷路,帶領農人們走出困境。最終,社會合力共同讓返鄉年輕人更有信心地去創業,替有情懷的青年人守護住一份難能可貴的情懷。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