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寧收藏的木雕用巡遊的形式來展現清朝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形象。

世界博覽會是1851年首次在英國倫敦舉辦, 1876年前中國參加世博會的都是清朝工商界的個人代表或清政府委派的中國海關的洋人代表,1876年清政府派自己官員參加美國費城世博會,自始1878年、1889年、1900年的法國巴黎世博會中國有參加,並設有中國館。

在沈墨寧的收藏室裏,也有很多中國的木雕藝術品,比收藏音樂盒更早,在一個收藏品陳列架上,擺放着一組製作於浙江寧波的木雕人偶。據沈先生講,這是1900年中國參加巴黎世界博覽會時所展出的展品中的一件,當時一同參展的還有貴州茅台酒。這組木雕是代表當時的清政府,茅台酒(茅台鎮在清嘉慶、道光年間造酒)則是代表當時的中國商界。木雕以巡遊的形式來展現清朝時各行各業、各個狀態的中國人形象:官員、學生、拉二胡的藝人等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堪稱木雕藝術中的珍品。

某年沈墨寧去上海參觀世博會時,在一張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中見到過曾經代表中國參加巴黎世博會的其中一組木雕展品,但是這組木雕在當時已經不知所終,只留下這一張黑白照片,這不禁令他倍感惋惜。後來他在一次音樂盒拍賣會上見到了這組似曾相識的木雕,非常激動,仔細看了拍賣品說明,竟真是中國參加巴黎世博會的那組展品,沈墨寧當機立斷以2,800歐元拍下這組木雕。這組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國木雕藝術品終於不知歷經幾多轉折才回到了華夏兒女的手中。沈墨寧說,如果中國有博物館需要這組木雕人偶,他一定無償捐贈。好一份愛國熱情!

冀辦展覽分享中西藝術品

沈墨寧既收藏木雕也收藏音樂盒,當被問及兩者的不同之處,沈墨寧這樣回答道:「木雕在當時是很典型的一個大眾文化,但音樂盒並非如此,音樂盒是貴族文化。當時做一個音樂盒往往都要做整整兩三年,大型音樂盒有些要十年、八年才能完成。因為那時沒有電力,製作音樂盒全部靠手工。從製作木雕與音樂盒的難度和所需時長上來講,就已經注定兩種藝術品並不是舊時社會同階層的人所能夠定做、把玩的。」

「這些(木雕和音樂盒)是最正宗的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所以如果我有機會的話,我搞一個百年的中西文化(展覽),中國文化用木雕,西方文化用音樂盒。都是一百多年了。」他意味深長地講道。 期待沈墨寧的展覽早日成真,讓中國傳統藝術木雕與西方的音樂盒這兩種手工藝術碰撞出的火花,去演繹更好的中西文化交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