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鋼琴家牛牛(張勝量)與香港緣分匪淺,出生於1997年7月的他,早在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慶典之際,便曾在紅館舞台上與譚詠麟合作演出;15年後,他的身影再次出現於慶回歸晚會之上,與本地鋼琴家黃蔚然合奏一曲《意大利波爾卡》之後,再與《聲夢傳奇》學員合作流行曲《發熱發亮》。香港是牛牛走上古典樂與流行樂結合的一個重要節點,正如他的首支原創樂曲《Hope(希望)》便被改編為由李幸倪演唱的歌曲。未來,他冀望嘗試更多中西融匯的音樂創作,將民樂、戲曲等中國傳統藝術的表達方式與鋼琴相結合,在漫漫音樂路上繼續發熱發亮。◆採: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圖片由柏斯音樂提供
牛牛此次赴港行程緊湊,並沒有太多遊玩的時間,在晚會綵排和演出的過程中,他難得「偷閒」欣賞了其他藝術家的表演,「通過參加這次慶回歸25周年的活動,以及這段時間在香港感受到的慶回歸氣氛,更讓我覺得藝術家的創作必須要立足於民族之上。這不是心靈雞湯,縱觀上世紀歐洲偉大的藝術家們,無不是將從民間發掘出的傳統氣息融入藝術創作之中。我希望自己也走上這條路,過往十幾年的留學經歷,令我的音樂語言更多充斥着西方元素,我期待未來可以創作更多包含強烈中國元素的作品與大家分享。」
從10歲到25歲,從過客到優才,牛牛對香港的印象從朦朧到清晰,也感嘆香港回歸祖國後,始終秉持着兼收並蓄的開放態度吸納各行各業的國際優才,使這顆東方之珠愈加璀璨。自從牛牛2018年通過「優才計劃」來港後,如今幾乎每年都可在音樂會或相關活動中見到他俊朗的身影。日前他以柏斯音樂愛心大使的身份於海港城舉辦「分享音樂,分享愛」音樂分享會,與「鋼琴王子」陳雋騫及二胡演奏家陳璧沁合奏交流,也與學生們四手聯彈激情碰撞。同時,他亦馬不停蹄地奔赴本地多間大中小學及特殊學校,以音樂跨越種族、語言和年齡的界線,與學生們共譜溫暖樂章。
音樂跨越界線 傳遞溫暖能量
歷數這段時間的校園音樂之旅,牛牛直言在特殊學校的經歷更令他印象深刻,「特殊學校的小朋友對藝術的敏感度不會亞於其他人,他們反而可以更專注地投入音樂世界中,藝術達到一定的境界之後正是需要這種精神。」他續說,「看到這些特殊的孩子們可以在音樂中尋找到心靈上的安慰,我很感動,也更想要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把音樂中的美好、愛與溫暖分享給他們,他們也都可以感受得到。」
與傳統意義上的「大師班」相比,牛牛更希望這場音樂之旅令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鋼琴演奏是活動的必要內容,但他彈奏的不只是古典名曲,還有如久石讓所作的日本動漫音樂,或是學生們以自己的樂器演奏出的流行曲,他都願隨時加入其中,他笑說:「原本老師留給我點評的環節我全都跳過,而是留多些時間和大家合作演奏。音樂不是單方面的指指點點,而是我們可以一起玩樂和分享,通過音樂建立友好的關係。」
教育要激發更多人愛音樂
出生於廈門音樂世家的牛牛3歲跟隨父親學習鋼琴,6歲首次公開演奏莫札特奏鳴曲與蕭邦練習曲,8歲被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破格錄取,9歲簽約百代唱片公司,10歲應英國皇室邀請在皇家節日音樂廳舉辦音樂會,獲得查爾斯王子的特別稱讚,14歲成為德國萬寶龍青年音樂家大獎最年輕的獲獎者,17歲獲全額獎學金在茱莉亞音樂學院攻讀學士課程,至今為止已發行了7張唱片……「音樂神童」之路恍若一路披靡藝途坦蕩,但牛牛卻坦言,自己並不完全贊同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而是更希望探索如何能激發起更多人對音樂的熱愛。
牛牛表示:「這正與柏斯的音樂教育理念非常契合,除了面對面授課之外,柏斯還有一些網絡學習平台,以小朋友喜歡的動畫和遊戲形式,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還有一款音樂軟件,即使小朋友不認識五線譜,也能表達出心中所想的音樂。今天我在學校便欣賞了兩位小朋友自己創作的樂曲,非常有趣。」他續說,「其實學習音樂並不需要按部就班地從五線譜開始,可能等學會五線譜之後,他們已經完全不愛音樂了。傳統與創新相結合,將對音樂的熱愛化為設計課程的出發點,這是音樂教育發展非常重要的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