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紅磡香港體育館現行的安全制度,主辦機構須自行委聘註冊結構工程師在場監督舞台安裝工程,並在工程完成後到場檢查,確定所搭建、安裝的舞台搭建物及器材安全穩固後,在文件上簽名作實,康文署則根據該工程師的「安全書」批准演唱會進行。是次調查事故的工作小組發現的四大錯處,涉事工程師監工時有無發現至為關鍵。有工程界人士昨日指出,若果有證據顯示涉事工程師監管不力,或者對主辦機構提供的屏幕或物料等資料照單全收而沒有核對,即可能涉及失職,工程師註冊局會有紀律處分,一經證實嚴重者會被「釘牌」。
倘做足測試 出事亦難追究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前工程師盧覺強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工程師肩負舞台道具、布置等安全性的把關角色。工程師在最後簽署的「安全書」是有法律責任的,如果之後發生事故,或會被追究責任問題。
他指出,工程師監工時需要負責道具或裝置的機械設計及測試,「最起碼都要試驗10次,確定這個道具是否能正常運作,急起、急停時道具如何操作,會否墜地等。」
盧覺強表示,若果工程師已盡責,包括嚴謹測試道具或裝置的運作等,監工時沒有發現問題,之後有事故亦未必能追究其責任,但若工程師沒有盡到責任,甚至只依賴主辦機構提供的資料,自己沒有核對,則有機會被追究責任,「例如工人指鋼索有20噸拉力,工程師需要試驗拉20噸的重物進行測試,核對工人說法是否正確,如果沒有進行測試,就直接信納有20噸拉力,出現事故就一定有責任。」
建議制定承辦商認可名單
有工程界人士則指,現時小至家居裝修或驗樓驗窗,均設有認可註冊承建商名冊,但搭建舞台則沒有認可承辦商名單,舞台表演業界聘用承辦商時只能「撞彩數」,故建議特區政府制定認可名單,系統性地規管有關的工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