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專屬名字 見證時代變遷
據北京語言大學研究,「國」字在1979年前,尤其是1966至1978年間最為流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男性名字中的高頻字還有「明」、「建」、「華」等,女性名字則是「英」、「秀」、「玉」、「珍」等較為普遍。1979年之前,中國男性的取名立意於品德與志向,或者代表時政,女性名主要與品德、美貌有關;而1979年以後的男姓名出現表外貌的特徵,以及取動物中宏大高遠的有關意象,女性名出現了譯名常用字。
90年代之後,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取獨特的、個性化的名字成了彼時父母們的共識,例如「子」「博」「毓」「軒」等寓意吉祥的名字流行起來。「00後」、「10後」開始出現傾向更為文藝的名字,造成了「紫萱」「子軒」「宇軒」「雨涵」等名字盛行。2020年之後,男孩取名為「梓睿」的最多,已連續2年排行榜首。「梓」寓意着生機勃勃、茁壯成長、自強不息、生命力頑強;「浩」「宇」「軒」有正大剛直、溫文爾雅的寓意;「諾」象徵着誠信;「欣」「怡」意味着美滿幸福。相比過去的家國情懷,當下的名字更加關注個人幸福。這些名字看似浪漫,寓意亦十分美好。
取名不僅有年代特徵,也有明顯的地域特徵。江蘇人比較喜歡用英,例如秀英、貴英、鳳英;北京人喜歡用榮;上海人比較喜歡用寶、妹;遼寧人喜歡用樹、鳳、珍;陝西人喜歡用劍、軍;四川人則喜歡用青、瓊、德、成;廣東人喜歡用雅;福建人喜歡用志、美、水等。
流行文化影響年輕父母選字
新生兒起名排行榜中的名字皆字義優美,與影視劇、小說主人公和演藝明星名字相似較多,不難看出流行文化對年輕一代家長們取名的影響,無形中也刻上了時代的烙印。集體「脫俗」的心理,往往又無意識地導致了大眾化。比如墨與華之所以大熱,就是因為2017年大IP熱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火;諾伊、諾一等名字從爆款姓名排行千名之外一躍成95名,也少不了《爸爸去哪兒》的助力。有網友笑言,現在很多孩子的名字充滿着偶像言情劇男女主名字的範兒,跟年輕一代父母看了不少影視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