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0組文物回望中國近代史 「清華大學的人和事」首在港展出

今年適逢清華大學建校112周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與清華大學校史館合作,即日起至5月31日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人和事」專題展覽,通過展出來自清華大學校史館珍藏約60餘組校史資料,讓觀眾了解清華大學的歷史發展,體會其與中國近代史的黏連,以及感受香港與清華大學之間共勉共濟的情誼。\大公報記者 劉旅程、劉毅
清華大學始建於1911年,由一所選派留學生的預備學校發展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現代化綜合大學,秉承「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奉為圭臬的學風,培育莘莘學子,陶鑄家國棟樑,為近代中國的發展帶來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縮影
清華大學校史館館長范寶龍介紹展覽時表示:「這次的展覽,是清華大學校史館首次在內地之外的地方,如此系統地展出這麼多件館藏。而之所以選擇在孫中山紀念館做展覽,是因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與清華大學建校都是1911年,兩者十分契合。」
他又表示,展覽有助於向香港公眾,特別是年輕人,介紹清華大學的發展歷史。觀眾不僅可從中看到中國近代高等教育歷史的縮影,更能從其發展的坎坷歷程中,了解更多中國近現代史,從而培養民族自豪感。
孫中山紀念館館長孫德榮亦道,清華大學歷經從早期派學生留洋去學習西方知識,到創辦大學,其可貴之處在於不僅培養學子在學識上取得成就,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品格和體能。
是次展出展品,包括歷史文獻檔案及照片,從中反映大學早期發展歷程,以及8位傑出學人包括梅貽琦、葉企孫、梁啟超、梁思成、陳寅恪、趙元任、朱自清及馬約翰在清華大學留下的珍貴印記。重點展品有1909年發出硃批賞撥清華園建遊美肄業館的劄文、1928年的國立清華大學條例,以及學生救國會於1935年印發的《告全國民眾書》,寫有痛訴「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等。
圖片:主辦方提供
展 訊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人和事」專題展覽
時間:即日起至5月31日
地點:孫中山紀念館一樓展覽廳
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