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加學費 港大18.2萬最貴

四大學調高本科生收費 科大增萬五城大嶺大同加5千
隨着香港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兩地人員往來漸回復昔日般頻繁,當前香港正致力「搶人才」,各大學吸納內地尖子學生尤其受關注。據香港八所資助大學最新資料顯示,在2023/24新學年有四所大學將調高內地生本科生學費,包括香港大學將加費至每年18.2萬元,為各大學中最高,香港科技大學則增至每年15.5萬元,加幅逾一成,另香港城市大學及嶺南大學學費亦各增3.6%。
香港各大學2023/24年招生工作正陸續開展,其中在本科生層面,八大資助課程設有兩成的非本地生上限,校方亦會收取較港生高的學費應付開支。據八大回覆本報查詢指,多所大學都會在新學年調升內地生及其他海外學生學費,其中港大將增加1.1萬元至18.2萬元,加幅6.4%,費用繼續冠絕各校,科大則加費1.5萬元至15.5萬元,而城大及嶺大則同樣增加5千元至14.5萬元,其餘四校則維持不變(見表)。
港大回覆表示,今次調整主要是參考了通脹幅度,而在調整過程中也考慮到學生負擔能力。科大指自2016/17學年至今未有調整學費,來年會因應通脹及物價持續上升等因素上調;除內地生外,該校又提到,隨着疫情減退社會復常,近月於世界各地包括哈薩克斯坦、印度、馬來西亞、韓國等舉辦線下實體招生講座,並推出針對不同國家的獎學金,以吸引優秀國際生入讀。城大則表示,考慮到近年物價升幅,因此將內地本科生學費輕微上調,調整後與其他大學大致相若。
各大學亦分別提到,會向在內地高考、本科學業及全國性和國際性比賽等領域表現卓越的內地生,頒發全額、定額、全免學費和半免學費等不同類型及額度的獎學金和生活津貼,作為支持及鼓勵。
至於內地生學額方面,大多數大學均與今學年相若,惟香港浸會大學預計新學年招收約130至150名內地高考生,較本學年取錄數字略少,浸大指實際錄取人數會因考生整體水平而有差異。
議員倡增獎學金 多實習鼓勵留港
立法會議員、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表示,大學因通脹加學費可以理解,而相比下很多外國大學學費仍比香港高,加上來港升讀本科課程的內地生均為尖子大多可獲獎學金,相信加費不會影響來港意慾。他強調香港的大學教育水平高,既獲國家承認且具國際水準,加上近年中美摩擦增加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難度,對於想外出學習的內地生而言,香港有很大吸引力。他建議本港大學可考慮增加獎學金,並盡量安排內地生在本地公司實習,鼓勵留港發展,「我們需要這樣做,畢竟推創科做研究都要人才。」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在特區政府明確以吸引人才為長遠發展目標的大前提下,大學貿然增加內地生學費給人印象「有點不智」。雖然去年多所資助大學都錄虧損,但大學自身累積不少儲備,應把錢用回學生身上,除可考慮收費更具吸引力及增加獎學金外,也應對有需要的內地生提供住宿及生活開支補貼,以消除憂慮,「不要讓他們流向外國」,藉此為香港吸引和培養各類人才,將來對香港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