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黃金交叉
伴隨互聯網平台在大眾生活中的深入,很多人相信電子書已經成為出版業發展新的突破口。然而,香港出版總會會長、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家駒日前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卻認為,無論是電子書的發展,還是通過短視頻平台推廣實體書,本質上還是要回到閱讀習慣養成的問題。
「當前的閱讀風氣不景氣,書都不看,怎麼看電子書。」他談到,當前包括電子書在內的出版市場在香港的發展受限於諸多因素,「一來,香港是以繁體中文為主的出版格局,繁體中文市場在當前相對比較狹小,使得電子書和紙本書都受到限制。」其次,李家駒認為,題材能否超越本土,也是影響市場需求的重要因素,因為在本地市場比較小的前提下,如果題材囿於香港,那麼無論紙質或者電子閱讀,讀者數量都很難提升。他還提到,香港沒有統一的技術平台,「比如內地有微信,台灣有Line,但在香港沒有統一的技術平台,有的人用Instagram,有的人用Facebook,技術開發商在不同平台的成本是很高的,這是制約香港電子書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出版界當前正在積極探索包括BookTok在內、各種形式的平台推廣,「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與時並進,多多留意流行的平台,不斷地更新、鼓勵更好的講好閱讀的故事。」李家駒指,香港的電子書發展當前主要是B to B模式,出版社做電子書需要有賴於公共圖書館明確固定的採購量,「希望能夠爭取到圖書館更大的採購量。」
眼下,香港出版總會正在着手搭建一個可以把紙本書轉換成電子書的平台,出版社可以通過免費使用這個平台把紙本書變成電子書,「同時可以翻譯成為普通話、英文,以及粵語的有聲書。這個平台在明年書展會有第一階段成果。」據李家駒介紹,香港書展在近些年中也不斷嘗試通過互聯網平台助力全民閱讀,「疫情影響下,很多講座都是線上舉行的,而且這種方式可以容納更多的聽眾。」
「傳統圖書銷售一直在下行,不過電子書卻在上升。」他認為,兩條曲線何時能到達黃金交叉,也許出版才會迎來轉機。
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