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港心/香港可建成全球虛擬資產中心\李 輝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日前發布了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政策宣言展示了特區政府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願景,以及與全球資產業界一同探索金融創新的承擔和決心。

  當下,國際地緣政治局勢動盪,經濟下行,大國博弈持續升級。過去數年,在黑暴和新冠疫情的雙重打擊下,香港經濟發展受阻。2022年最新公布的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由「紐倫港」(紐約、倫敦、香港)變成了「紐倫坡」(紐約、倫敦、新加坡),並且新加坡的發展勢頭和速度都超出所有人的預期。香港如再不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步伐,恐怕「紐倫港」真的會成為歷史。

  新一屆特區政府已清醒認識到目前的嚴峻形勢,並已開始着手制定新的政策來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次發布的政策宣言,力爭把香港打造成為全球數字資產中心的願景,就是特區政府振興經濟的具體舉措之一。

  充分用好香港六大優勢

  香港是全球加密貨幣最大樞紐之一。特別是在加密貨幣行業發展初期,由於香港在稅務、資金、監管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吸引了眾多加密貨幣公司來此開辦業務,至少有50家國際知名的加密貨幣企業曾經以香港為總部或運營基地,包括FTX、Crypto.com、火幣等,全球排名前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超過半數都與香港有着很深的淵源。

  過去兩、三年,由於特區政府對虛擬資產(貨幣)監管態度一直不甚明朗,令部分外資及在港企業產生顧慮。而與此同時,新加坡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積極發展金融服務和數字貨幣等相關產業,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資金和人才,致使一部分在港的知名金融科技公司移師新加坡、迪拜等地。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新一代數字經濟在很大意義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第三代互聯網(Web3.0)相關的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虛擬資產等可能會帶動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引領人類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虛擬資產(貨幣)行業誕生十幾年來,雖然出現了許多的問題,但依然發展神速,即使行業目前仍處在寒冬期,卻絲毫沒有改變人們對這個可能顛覆未來的行業的期許。根據麥肯錫的最新數據,2022年上半年,風險投資公司對Web3.0的投資超過了180億美元,2021年全年風險投資總額為324億美元。

  2022年,僅在亞洲,東京、新加坡、首爾、曼谷都公開宣布要成為全球虛擬資產、加密貨幣中心,香港在此時正式宣布加入這個競爭行列,行動並不算遲緩,而且香港本身具備許多獨特的競爭優勢:首先,稅務優勢。香港的企業利得稅為8.25%(首200萬)及16.5%,稅率低,稅制透明。第二,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規模優勢,金融服務市場規模是新加坡的1.5倍。第三,香港是亞洲區排名第二的私募基金中心(僅次於內地),資金充足。第四,新加坡的長期發展受到人口和國土面積的制約,若香港能提供更好的框架和條件,發展空間更大,更能留住資金。第五,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第六,香港虛擬資產行業基礎良好。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虛擬資產方面,政府已提交條例草案建議引入有關服務提供者的法定發牌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正研究市場對監管穩定幣的意見,會確保監管制度與國際監管建議相符並適合本地情況。」

  加強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財政司司長在網誌透露,「目前(香港)已有逾600家金融科技公司,其中有約三分之一來自海外,它們的業務涵蓋移動支付、跨境理財、機械理財顧問、財富及投資管理、合規科技、虛擬資產交易等範疇。」

  儘管香港在虛擬資產行業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未來發展可期,但同時也面臨着諸多的挑戰,香港在技術人才和政策透明度方面仍落後於競爭對手。

  根據OKX聯合領英共同研究撰寫的全球區塊鏈領域人才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美國、印度、中國、英國和新加坡是全球排名前五的區塊鏈人才國。其中,新加坡的人才增速較高。

  針對金融科技人才短缺問題,特區政府在近日已公布了相關政策,加大力度與競爭對手「搶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在數字經濟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數字經濟領域創新的步子可以更大點,比如再大力投資數據經濟基礎設施,對監管保持一個開放態度。「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制度優勢,香港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橋頭堡,成為接軌世界的橋樑。

  期待這次特區政府發布的有關虛擬資產的政策宣言能給業界帶來持久的信心,期待香港早日成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 鼎辰投資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