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手記/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健骨\嚴麗明

  上圖:杜仲植物。下圖:杜仲藥材。
  上圖:杜仲植物。下圖:杜仲藥材。

  「立冬」節氣將至,預示冬季正式來臨,「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天氣溫寒降,人體陽氣內收,食慾增加,脾胃消化吸收力轉旺,是四季中調補機體、祛病強身、培元固本的最佳時機。

  在這個季節,若遇到肝腎虧虛,或有腰腿筋骨病變的病患,我會建議他們日常可不時煲一些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效用的杜仲,用量10至20克,加上豬腳、花生,或豬腰、核桃,或雞腳、板栗,或鹿筋、黑豆等,擇兩味一起煮湯進食。冬天為腎主令,「腎主骨,肝主筋」,肝腎為子母相生關係,順天時進補,取效更佳。

  杜仲,「身世不凡」,於200萬年前就存在,是第四紀冰川時期倖存下來的珍貴孑遺植物之一,獨科獨屬。如今世界上95%以上的杜仲長於中國,享有「中國樹」之稱,藥用和經濟價值甚高。

  杜仲有悠久的醫食兩用歷史,性微溫,溫而不燥,味甘,歸肝腎經。用藥取其乾燥樹皮,花、葉也有藥用價值。早在《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久服輕身不老。」列為藥之上品。《本草匯言》曰:「凡下焦之虛,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濕,非杜仲不利;足脛之痠,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

  杜仲除主治腰膝疼痛和腰腿軟弱行走不利外,還廣泛用治於肝腎不足所致陽痿滑精或尿頻、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或習慣性流產、月經失調、退行性關節炎、頭暈目眩、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

  據現代藥理研究,杜仲含黃酮類、木脂素類、生物鹼、綠原酸、杜仲膠、醛糖、維他命C以及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各種成分,能增強機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有增強體力、抗疲勞、強健骨質的作用。此外,杜仲尚有強心、降壓、降血脂、鎮靜、鎮痛、利尿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杜仲藥性偏溫補,日常欲使用以達祛病強身健體的朋友需注意,凡外感病邪、瘡癰初起紅腫熱痛,有發熱、咽痛、口乾苦、便秘、尿黃、苔黃厚膩等實熱病者及陰虛火旺者忌用;病症虛實夾者最好能問診中醫師後使用,以防用之不當,滯邪助熱。

  作者為註冊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