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事/社康護理協助 早拔導尿管減併發症

近年市民對泌尿外科服務的需求增加,醫院管理局港島東聯網泌尿外科團隊通過設立不同診所,縮短病人輪候時間,以及制定「試行拔除導尿管(TWOC)指引」,幫助病人及早拔除導尿管。
過往病人要輪候十多星期見專科醫生,在該指引的安排下,合適的病人在受訓醫護及社康護士幫助下,最快兩星期便可提前拔除導尿管,避免出現尿道及膀胱創傷等併發症。\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聯網每年4000病人戴導尿管
港島東醫院聯網外科顧問護師(泌尿外科)呂嘉樂表示,聯網每年平均有4000名病人需佩戴導尿管引流尿液,多數是患尿滯留、難處理的尿失禁,以及剛進行泌尿科或婦科手術的病人,平均佩戴時間為數星期至數月不等。若長期佩戴導尿管,可能導致尿道及膀胱創傷、導尿管滲尿及柱塞等併發症。
港島東聯網泌尿外科團隊於2015年開始,與律敦治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合作制定「試行拔除導尿管指引」,於東區醫院、律敦治醫院及聯網的社康護理服務試行,約23%至40%病人可提前做檢查,不必等候十多星期見泌尿科專科醫生,在受過培訓的內科醫護人員及社康護士幫助下,一至兩星期即可拔除導尿管,減低病人因佩戴導尿管而出現併發症,避免病人舟車勞頓,並減低醫護人手需求。
團隊表示,曾有病人試行拔尿喉後排尿疼痛,一度打算放棄,但他身為全家支柱,不願意長期戴尿袋生活。團隊為此打破常規,與門診和病房協調,讓該病人在門診逗留較長時間觀察,一有不適便安排醫護同事跟進,終在兩星期後成功改善排尿情況。
今年獲醫管局傑出團隊獎
東區醫院外科顧問醫生李卓文表示,團隊在疫情下,於2020年底引入利用磁石代管移除輸尿管內支架的技術,成為醫管局內第一個引入該技術的聯網,現已幫助近150個病人。
港島東聯網並設立各類型護士及專門診所,包括六個護士診所幫助排尿緩慢、勃起功能障礙及尿道結石等病人,在等候醫生診治期間,作初步評估和分流,縮短緊急個案輪候時間。呂嘉樂舉例稱,如泌尿結石問題,病人可由之前輪候約170周,縮短至現時4周即可見到護士,進行初步檢查,為病人「行多一步」。港島東聯網泌尿外科團隊於今年獲得醫管局傑出團隊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