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館】見異思遷的朱溫


  王正亮

  王正亮,在父親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初中已接觸玄學,後得佛法老師傳授陽宅風水及文王卦。直到2013年,通過禪定悟出與際遇相應之姓名學,依此因緣,公開奧秘,望有緣人得到裨益。

  朱溫又名朱全忠,而全忠之名為唐王朝所賜!但從歷史的史料所看,縱然唐王朝如何一廂情願希望朱溫能跟上字義一樣能忠心於社稷,那只是事與願違的效果!但從唯識潛意識的角度,自古以來,字義或語貴吉祥是人們改名字的重要法則之一!

  那麼究竟字義與際遇有關聯嗎?雖然有些人叫吳忠義,就非常忠與義,但又有人叫王忠義,卻買重保險後殺母!但據我所悟,字義是非常有用及重要的,至於為什麼字義與際遇時有反差的情況?則要視乎字義的五行是否被傷害。例如吳忠義的姓名五行是丙乙甲,即火木木,五行產生順生至我,乙木甲木生丙火,忠義之五行並沒有受傷。故此人又忠又義,但一轉王姓(辛金),由於甲乙木會化進化退,即甲會退氣變乙,乙會進氣變甲,而辛金剋木,所以守義受損,才致此人不忠又不義!

  所以朱全忠的字義一樣,五行運作不健康,所以出現反差,因「朱」屬癸水,「全」也是癸水,水性本來就有見異思遷的特性,加上一個為「真」,兩個為「爭」,兩個癸水,就由通情達理變成見異思遷的牆頭草——風吹兩邊倒,所以癸癸乙的朱全忠就出現反差,全不忠了!

  朱全忠原本是黃巢部將,後見起義軍大勢已去便舉兵降唐。唐朝廷授朱溫任節度使、右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賜名全忠,後授為梁王。朱溫擁兵自重權慾熏心,企圖篡唐以代之。他先後殺昭宗、立幼主、屠諸王、滅朝士,摧殘唐王朝的統治。當時,他兵力強盛,諸如李克用、李茂貞、王建、楊渥、錢鏐、劉仁恭等皆不能與之抗衡。唐哀帝困居洛陽,在朱溫掌握之中。

  西元907年農曆正月,朱溫強迫哀帝下詔,定於二月禪位。三月,哀帝正式降下御札,禪位於朱溫。四月,梁王朱溫更名朱晃,服袞冕,登上皇帝寶座,史稱後梁太祖。改元開平,國號大梁,以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廢唐西京長安,改稱大安府,置佑國軍。將哀帝降為濟陰王,遷於曹州,派兵防守,次年將哀帝殺死。將樞密院撤廢,另設崇政院,任命首輔敬翔為使。

  至此,自武德以來經21帝、289年的李唐王朝為梁王朱溫所亡。

  至於當時黃巢之亡皆因黃巢領導的起義軍長期流動作戰,攻佔過的地方,都沒留兵防守。幾十萬起義軍佔領長安以後,四周還是官軍勢力。沒過多久,唐王朝便調集各路兵馬,把長安圍住。長安城裏的糧食供應發生了嚴重困難。

  黃巢派出大將朱溫在同州(今陝西大荔)駐守。在起義軍最困難的時候,朱溫竟投降了唐朝。

  三月,唐僖宗任用先前因兵敗逃往韃靼部落的李克用父子以攻擊黃巢軍。李克用率沙陀兵5萬討伐起義軍,取得成效。四月,聯合忠武、河中、義武等軍擊潰黃巢軍,收復長安。黃巢帶領起義軍撤退到河南時,又遭到朱溫、李克用的圍攻。西元884年,黃巢攻打陳州(今河南淮陽)失利,官軍緊緊追趕。最後,黃巢在泰山狼虎谷兵敗遇害。

  長達10年之久的唐末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唐朝政權,導致統一王朝徹底的大分裂。黃巢雖沒有滅亡唐朝,但土崩瓦解的唐王朝已名存實亡。

  開平元年(西元907年)四月,梁王朱溫即帝位,國號大梁,建元開平,是為梁太祖。大梁的建立,標誌着中國重新分裂,五代十國的混戰從此開始。

  而朱溫的登基時間在公元907年:

  丁 朱 癸

  卯 溫 甲   癸水生甲木使乙木化進生丁

  乙   乙   火,順生,得以發揮抱負而

        甲 登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