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室藏「小海洋」 手機遙控餵糧

◆「海洋生態教室」配合校本科研,透過物聯網(IoT)系統、Arduino編程等,可以在手機App監測水位、溫度等數據,遙控加水、餵糧、開關燈等。 受訪者供圖
◆「海洋生態教室」配合校本科研,透過物聯網(IoT)系統、Arduino編程等,可以在手機App監測水位、溫度等數據,遙控加水、餵糧、開關燈等。 受訪者供圖

  有中學20萬元建「海洋生態教室」 配合物聯網系統用App測水溫

  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是現今社會重要議題,本港有中學斥資20萬元開設「海洋生態教室」,豐富學生對海洋生態的認識,又同時配合校本研發編程及物聯網(IoT)系統,讓學生透過手機App監測水位與溫度,並使用手機遙控加水、餵糧、開關燈等,在推動STEM教育應用之餘,亦增強了學生的保育及可持續發展意識。◆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位於西貢區的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早前斥20萬元開設「海洋生態教室」,為不同級別學生提供實境觀察,認識生物及科學課程中的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課題。該校STEM教育發展統籌主任陳瑋麟介紹指,教室現養殖珊瑚和魚類各約10種,提供跨級別的學習素材,例如學生可從中認識珊瑚礁生物群的生活習性及相互關係,了解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亦可親身嘗試人工繁殖珊瑚,了解其無性繁殖的過程。

  該校為首批參加香港中文大學與漁護署等合辦的「育養珊瑚校園計劃」的學校,獲發約20塊本地珊瑚碎片並獲提供技術培訓,學生由老師帶領負責日常照顧珊瑚,包括定期監察水質、珊瑚健康、提交數據,首批完成育養的珊瑚已交還中大放回本港海域。

  學生悟海洋污染毀珊瑚

  參與全程珊瑚育養的中五生譚禧柔分享指,過程中曾遇過印象深刻的意外,「假期後回校,發現珊瑚缸用的LED燈跌落育魚缸內,自己對於珊瑚的健康心中忐忑不安,最終要將珊瑚送回中大治理。」透過是次活動,令禧柔更明白海洋污染對珊瑚造成很大破壞,她期望自己未來能順利升讀大學生物研究範疇,為環境保育盡一分力。

  另一學生武綺善則說,在育養珊瑚的過程中,透過每星期監察數據,能親眼看到珊瑚成長深感高興。她提到,過去曾參與海下灣水質測試活動,見到海洋中的實境珊瑚生態,擔心珊瑚白化情況日趨嚴重,決心為保育出一點力。

  成果可用於家中辦公室魚缸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副校長(STEM發展)郭志文表示,「海洋生態教室」利用校本科技研發技術,包括物聯網(IoT)系統、Arduino編程等,學生可透過手機App監測水位與溫度等數據,同時遙控加水、餵糧、開關燈,更可藉自編程式控制蠕動泵,補充微量元素系統;而有關研發過程全採用開放源碼軟件,學生並可將成果應用到家中或父母辦公室的魚缸等。

  他期望,透過教室能讓學生應用STEM技術,並有系統地認識環境保育,為地球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疫情緩和後,希望可重新安排到內地珊瑚保育區的交流活動,學生親身接觸和了解珊瑚保育,更能增強保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