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張小倫 蔡俊彥落力打氣 團隊精神成功之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正謙 東奧直擊)張家朗勇奪東京奧運男子花劍金牌,「少年劍神」化身「金牌劍神」一下子被捧上巔峰,但這面獎牌的意義,豈止是簡單的為港爭光,香港劍擊歷史能夠改寫,是經歷以十年計、無數劍手汗水心血的結晶,劍擊場上一人一劍隻影形單,但運動員卻不只是孤軍作戰,家人、隊友、教練等所有人的支持缺一不可,所體現的團結精神正是體育運動最可貴的地方。
張家朗奪得決賽席位後表現平靜,反而觀眾席上的「大師兄」張小倫比自己親身落場還緊張。這名36歲的劍手首度出戰奧運64強出局,而另一位港隊代表蔡俊彥則16強止步,在奧運金牌的光芒下他們昨日注定成為配角,但每一場張家朗的比賽仍會聽到他們聲嘶力竭的打氣聲,在男子花劍所有隊員的眼中,張家朗的成功是他們的成功,也是香港男子花劍隊的成功。
若非香港「男花」拚命搶得奧運團體賽的資格,世界排名第19的張家朗甚至沒有出戰奧運的機會,當然也沒有今天一劍成金的故事,這面金牌所承載的是整個團隊多年來努力,疫情期間所有賽事取消,所有隊員被「困」在體院訓練長達5個月,實戰對手只有身邊幾個隊友,但卻培養出「男花」的團隊精神,張小倫表示以前打劍眼中只有自己,現在更希望在團隊中發揮作用:「作為老隊員,我知道有時不夠他們這些年輕人打,但我訓練中會死纏他們,迫他們用盡百分百,每個人每個崗位都可以有所貢獻。」香港「男花」不會因這面金牌就此滿足,之後進行的團體賽才是他們的重頭戲,期待這支隊伍可以為香港市民帶來再一次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