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預告將推更多傳統資產上鏈


  市場研究預測,到2030年全球代幣化貨幣基金規模將激增至逾4,000億美元。隨合規穩定幣、代幣化存款及央行數字貨幣(CBDC)陸續落地,鏈上生息需求勢將爆發式增長。在全球爭奪代幣化資產的「大餅」之際,華夏基金(香港)已率先完成港幣、美元、人民幣三大幣種計價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布局,三隻產品總規模迅速攀升至逾53億元,並預告正研究將更多資產類別「上鏈」,同時探索二級市場全天候交易。

  研究將長久期債券代幣化

  華夏基金(香港) 產品與策略部主管何蕊強調,貨幣市場基金只是起點,「未來5至10年,整個資產上鏈的進程會超出大家的想像」。她透露,公司正積極研究將長久期債券、股票策略及其他多元策略產品代幣化,同時探索推出可在二級市場交易的代幣化基金,讓基金份額能像加密資產一樣近乎全天候交易,徹底打破傳統基金申贖的時限。

  代幣化降低昂貴資產入場門檻

  今年2月,華夏基金(香港)發行亞太區首隻零售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7月再同步推出「華夏美元數字貨幣基金」及全球首隻「華夏人民幣數字貨幣基金」,完成全幣種布局。三隻基金採用「傳統+數字」雙軌分銷模式,投資者既可透過銀行、券商等傳統渠道申贖,亦可經香港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TPs)直接上鏈操作,為傳統金融客戶與加密原生投資者提供同一合規生息產品,實現鏈上鏈下無縫銜接。

  她進一步闡釋了代幣化帶來的兩大核心價值。一是普惠金融,因為代幣可以分割,使得像黃金這類以往門檻較高的資產,得以讓普通投資者用低價即可購買。二是為未來全天候的「24/7」二級市場交易鋪路。

  面對新技術帶來的風險,如何保障投資者資產安全?何蕊指出,新的風險主要來自技術層面,包括區塊鏈本身的安全性、儲存代幣的錢包安全,及未來二級市場可能出現的價格波動和市場操控問題。她強調,香港證監會在審批這些創新產品時,已將所有這些風險考量在內,並制定了周全的監管框架,包括對託管、交易等方面的嚴格要求,確保在創新的同時,能充分保護投資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