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擬向美企實施新規 美製芯片須與進口量持平


威脅高額關稅懲罰不從者 無視美難短時間量產芯片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為刺激美國本地芯片產量又出新招。《華爾街日報》上周五(9月26日)獨家披露稱,特朗普政府擬要求美企「一比一」生產芯片,即在美國本地生產的芯片數目,與其從海外進口的芯片數目一致。若不能長期保持該比例,企業會面臨高額關稅懲罰。然而美國本地芯片產業不論成本還是技術,均無法滿足短時間量產,分析指新計劃或令本已混亂的關稅體系更加複雜。
報道披露,特朗普上月宣稱,若科企能在美增加投資,就可避免政府擬對進口半導體徵收約100%的關稅。知情人士表示,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與部分美國半導體行業高層討論新規的想法,強調這是為確保美國經濟安全的必要之舉。
比增加在美投資更困難
多數美企在美芯片產量偏低,企業通常會將芯片運往海外、組裝成科技產品後,再將成品運回美國。相比增加在美投資,提升在美產能達到與進口芯片數目相匹配,對於美企而言更困難。分析指出,海外生產的芯片通常價格較美國製造更低,跨國供應鏈也難以調整,目前暫不清楚若新規生效,美國政府會如何計算含進口芯片產品的關稅。
知情官員解釋,依照新規,若一間企業承諾在美生產100萬塊芯片,該數額會被逐步計入關稅額,直至企業在美新工廠竣工,在此期間,企業及其客戶可免關稅進口對等數目芯片。對於蘋果公司等大型科企,由於它們從全球範圍進口大量含不同芯片的產品,若新制度實施,企業或需追蹤所有進口芯片來源,確保進口量與公司在美生產量匹配,挑戰極大。
《華爾街日報》指出,多間美國科企已承諾在美新增數千億美元投資,設法迎合特朗普尋求關稅豁免。特朗普上月稱讚蘋果行政總裁庫克宣布增加在美投資,但依然不滿蘋果繼續在印度等海外國家生產iPhone手機。蘋果與業界分析師均警告,想要完全順從特朗普在美國生產iPhone手機並不現實。
芯片公司高層潑冷水
報道也稱,美國雖透過2022年通過的《芯片法案》,向在美建廠生產的製造商提供巨額撥款和補貼,但多間企業都抱怨,客戶隨時可以採購性價比更高的海外芯片,不願捱貴價購買美產芯片。相信特朗普政府此舉是要利用關稅威脅,施壓企業購買更多美國芯片,但若某些尖端技術或專業芯片無法輕易在美國製造,如何匹配本地生產和海外進口的芯片產量和價值,可能是實施計劃的阻礙。
美國芯片公司得州儀器財務總監利薩爾迪稱,關稅大棒威脅只會帶來短暫作用,很難轉化為提振美國製造業長期發展,「在加徵關稅下,客戶向美企增加訂購芯片僅屬短期現象,如果美企無法增加產能,自然難以滿足持續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