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企業與專業機構合作 提升AI應用成功率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漆遠昨出席論壇分享AI應用看法。 記者黎梓田  攝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漆遠昨出席論壇分享AI應用看法。 記者黎梓田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黃安琪)特首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較多着墨人工智能AI發展,並提出成立「AI效能提升組」,顯示特區政府重視AI發展的決心。近年生成式AI興起以及開源碼出現,令香港誕生了不少研發AI專業應用的創科企業。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人工智慧創新與產業研究院院長、無限光年創始人漆遠昨日出席復旦首席經濟學家香港論壇暨香港城市大學商業領袖論壇時表示,95%的企業在生成式AI上的開發投資幾乎沒有獲得任何顯著的價值回報,僅有5%的企業從中獲得了顯著的商業價值。他認為,企業需要深入業務場景以更有效地利用生成式AI,並與外部機構合作,才能獲得顯著的商業價值。

  95%企業投資AI無回報

  漆遠引述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過去兩年中,全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領域的投資高達300億至400億美元。然而,令人震驚的是,95%的企業在生成式AI上的開發投資幾乎沒有獲得任何顯著的價值回報。從對AI的興趣到試點項目,再到最終成功落地的過程,存在巨大的落差,僅有5%的企業從中獲得了顯著的商業價值,生成式AI從概念到實際應用的轉化率極低。這一數字對於從事AI研究的人來說尤為引人深思。漆遠認為,為了更有效地利用生成式AI,企業需要深入業務場景,並與外部專業服務機構合作。報告也顯示,依賴內部開發的企業成功率較低,而採用外部專業服務的企業成功率顯著提高。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及傑出教授梅彥昌昨日同一場合指出,AI是一項令人驚嘆的技術,已成為許多領域的熱門話題,並具有包容性,其發展的核心瓶頸在於人才的流失。他透露,香港城市大學已將AI機遇的挖掘納入全校發展體系,在近期高層管理人員的會議中高度關注推動AI技術融入研究、教學、學生生活、行政管理等場景。

  產學結合助AI成果商業化

  針對AI的成果轉化,梅彥昌強調,產學結合已成為必然趨勢,雙方是緊密合作關係。香港城市大學正在踐行這一理念,去年成立了兩個研究院,分別為人工智能科學研究院和數碼醫學研究院,以構建學術界、產業界與政府機構的三方合作模式,從而實現研究成果的快速商業化,這也是當今世界的運作模式,而香港、大灣區至上海的產業走廊,有望成為相關領域的示範標本。

  滬港社團總會主席、復旦大學校董姚祖輝亦進一步指出,此次論壇的意義不僅限於兩所大學的合作,更標誌着香港和上海兩座聚焦金融發展與科技的城市的聯動。他提到,特首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已明確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協同是其中一個重點發展方向。當前政府對科技領域的投入力度顯著,關鍵問題在於這些資源轉化的實際成效,包括GDP增長與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