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施政報告】陳茂波:黃金是重要戰略物資 豐富國際金融中心內涵 增倉儲建中央清算系統 港搶國際黃金交易先機

●香港有條件發展黃金交易及清算中心,可吸引參與者由傳統市場轉向香港。圖為香港黃金交易所成立儀式。 資料圖片
●香港有條件發展黃金交易及清算中心,可吸引參與者由傳統市場轉向香港。圖為香港黃金交易所成立儀式。 資料圖片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拓展黃金倉儲,以3年超越2,000噸為目標,同時建立由政府主導的中央黃金清算系統,以國際黃金交易為抓手,將香港打造成為區域大宗商品交易樞紐,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昨日都同時進一步闡述這一政策願景。陳茂波形容香港進行這方面工作是「近水樓台」,許正宇亦認為可吸引參與者由傳統市場轉向香港,期望透過發展黃金市場,為本地創建新的價值鏈與生態鏈,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 孫曉旭

  陳茂波昨在電台節目表示,目標3年內將本港的黃金倉儲超越2,000噸只是第一步,政府已物色地點,會在機場擴建設施。他稱,要豐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涵,黃金是頗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內地亦是全球用金最多的市場之一,香港進行這方面工作是「近水樓台」,故認為可先行第一步,按部就班去做。而香港機場貴金屬儲存庫現時容量為200噸,機管局正制定計劃,分階段增加容量至1,000噸。

  港將建更多LME倉儲

  許正宇昨在電台節目上亦提到,隨着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避險需求日益上升,黃金投資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他認為本港有條件發展黃金交易及清算中心,可吸引參與者由傳統市場轉向香港。他期望,透過發展黃金市場,能為本地創建新的價值鏈與生態鏈,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許正宇又指,港交所旗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今年初已認證香港為金屬期貨遞交港,半年內已有8個有色金屬倉儲設於本港,儲存量達8,000噸。他預計未來有更多倉儲在港開設,主因香港設倉將有明顯區域優勢,大部分使用有色金屬的機構集中於亞洲,區內有很多實體經濟活動及生產,需要尋找鄰近的倉儲提貨,特別是華南製造業廠房需要鄰近倉儲提貨,故在港設立倉儲在吸引華南地區廠房時有優勢。

  近期港股表現暢旺,帶動印花稅收入增加,市場關注能否收窄財赤。許正宇對此回應稱,財政管理需從整體審視,確保穩健。他指出,施政報告已提出一系列措施改善股票市場流動性與競爭力,其中「T+1」交收安排將於明年提出具體建議。他強調,任何市場改革涉及交易所、券商系統及投資者習慣,需廣泛諮詢和技術配合,因此政府將秉持「成熟一項、推一項」的原則。

  支持或協助現有家辦擴充業務

  對於市場討論的「24小時交易」,許正宇表示,推行前必須先釐清「為何要做」,包括是否能有效增加交易量及提升香港市場吸引力,才會決定是否及如何落實。他坦言,目前已與業界持續溝通,將在充分評估後作整體決定。另就股票買賣單位及價差制度方面,他表示,促進流動性專責小組早前已提出相關建議,部分措施已落實,未來會在市場意見基礎上逐步推展。

  另外,家族辦公室業務是香港近年大力推動的重點之一。許正宇透露,2022年施政報告訂立的「2025年底前新增或擴充200家家辦」目標,已於本月提前3個多月完成。他表示,香港在推動家族辦公室業務方面,過去數年已作出周全部署。政府早前公布了《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涵蓋8項措施,並同步落實「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目前已有逾2,000宗申請正在處理。他指出,投資推廣署近年積極在全球推廣香港家辦優勢,吸納成效顯著,使得在港設立家辦的勢頭非常良好。

  根據施政報告的「指定項目指標」,財庫局在促進家辦業務方面,2026 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立法建議,優化有關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和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另外,在2026至2028年間協助不少於 220 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

  許正宇補充,當局在訂立新一輪家辦發展KPI(關鍵績效指標)時,不僅考慮當前已取得的進展,也會着眼未來市場展望。新目標除了聚焦新增家辦外,亦包括支持或協助現有家辦擴充業務。他強調,許多國際家辦其實無須政府協助,已自行選擇落戶香港,足見生態圈已經建立並持續壯大,顯示本港在全球高淨值資產配置領域的吸引力與競爭力正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