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齡優質教育生態圈打造世界級留學樞紐

  李婉茵 高力香港研究部及零售顧問主管

  香港處於國際教育產業版圖中的關鍵交匯點。近年,香港五所大學躋身世界百強,展現本地高等教育在亞洲及全球的競爭力,隨着北部都會區政策及「北都大學城」的推動,本港有望真正躋身國際教育樞紐,如何更進一步激發其中價值,縱觀當前教育生態,需針對中學層面與留學生設施需作出重大完善,方可建構真正具持續性的產業格局,轉化成經濟及人口增長動能。

  盼推出針對中學生照顧安排措施

  政府已提高大學非本地生限額,並推出獎學金及「Study in Hong Kong」品牌,但現有產業聚焦多偏重大學階段,包括政策上近年推出「城中學舍」計劃,推動商業樓宇及酒店改建,部分學校也自購物業作教學與宿舍用途,同時也是值得擴展的方向,針對中學需求,亦應類比大學模式推動公私營合作,設立合規、安全的寄宿和監護資源。而針對學齡較低的中學學生,完善照顧安排將成為吸引他們來港的重點,如優化他們的出入境安排,從而解決如學童家屬長留與短期護照。可設立政策試點,例如允許特定專才家庭陪讀,並結合本地房地產配套(例如「學區公寓」模式)推動教育與地產聯動,並且釐定寄宿設施質素監管,讓海外人才得以有序流入及長遠留港發展。

  倡在洪水橋發展教育產業群

  雖然「北都大學城」預留90公頃用地,但牛潭尾及新界北大部分地段尚處於初步規劃,鐵路及基建並未完善。反觀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雖僅預留5.6公頃教育用地,但地理上緊貼市鎮、配套成熟、交通具優勢,且周邊尚有大量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具備規模擴展及土地用途靈活調整潛力,政府可引導實現公私營合作多校連營、共享校舍及模組化學生宿舍設施,配合擴大版的「城中學舍」計劃,由此有效釋放閒置樓面資源並快速緩解床位短缺。洪水橋發展新契機,正是產業與城市相互賦能的開端—急需推動政策協調、用地靈活、產學結盟及樓宇多元轉型,讓香港教育鏈條由中學、專上以至創科產業都能成為區內的領跑者。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