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型殲擊機首飛試飛員相聚長春 分享九三閱兵航空報國故事 「強大國防不是靠口號喊出來的」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冶、林凱 長春報道)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4周年,亦是長春航空展前一天,大國重器殲-20、殲-16、殲-15首飛試飛員首次相會長春航空展,講述九三閱兵故事和航空報國、強軍興軍故事。這些大國重器的首飛試飛員,是第一位把第一架科研樣機飛上藍天的飛行員。作為殲-20的首飛試飛員,李剛是第一位將中國隱形戰機飛上藍天的人。這一飛,開啟了中國空軍的「20時代」,也宣告了「隱形時代」的到來。「我們現在這麼強大的航空國防力量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靠口號喊出來的,而是經過我們成千上萬的科研工作者幾十年一貫的努力,夜以繼日的奮戰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李剛說。
在故事會上,李剛分享了一則關於殲-20首飛的故事:為確保首飛節點,同事們夜以繼日地工作。「我們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鐘,去吃消夜的時候,好幾次甚至沒有位置,裏邊坐的全是剛剛下班的一線同事。」在九三閱兵上,殲-20、殲-20A、殲-20S同場受閱,李剛認為,這意味着,殲-20家族越來越壯大,能更好地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殲-35和殲-35A「海空孿生」
九三閱兵上引發關注的還有「海空孿生」的殲-35和殲-35A。殲-35和殲-35A有啥不一樣?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飛公司技術專家付月在故事會上表示,殲-35是海軍版艦載機,具備彈滑兼容的特點。殲-35A是空軍版戰鬥機,採用翼身融合設計,具備攔截敵方戰鬥機、轟炸機、巡航導彈等空中目標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12日迎接第十二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時,工作人員手持殲-35A、殲-16、殲-15戰機的模型,沿途列陣迎接英雄回家。「70多年前,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捍衛家國安寧,他們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山河無恙,如今,我們用自主研製的先進戰機,以最高禮遇迎接英雄回家。」付月動情說道。
殲-15首飛地面人員更緊張
2009年,殲-15從跑道上一躍而起,順利實現陸基首飛。中國終於有了自主研製的艦載戰鬥機,首飛試飛員便是李國恩,他激動地說:「此生選擇試飛,終生無悔!」李國恩亦是中國殲-15、殲-16、殲-31三個機型的首飛試飛員。試飛殲-15、殲-16與殲-31的感受有何區別?李國恩表示,殲-15、殲-16戰機由他試飛,背後是整個團隊默默耕耘很多年的結果,首飛的時候是地面人員更緊張。而試飛殲-31時,他感到非常驕傲。
艦載機試飛需攻克諸多難點
據李國恩介紹,殲-16就像一個「超級卡車」,能載很多東西。而殲-31按照新時代的要求,作戰體系適配性更強,「我個人覺得,可想像空間更大」。他同時透露,艦載機試飛有諸多難點需要攻克,僅尾鈎設計就要攻克材料難題,以承受甲板着陸的巨大衝擊力。李國恩亦表示,從滑躍起飛到彈射出擊,從單一機型到多機協同,中國艦載機跨越發展、搏擊海空。
在故事會上,李剛、李國恩還在一套兩張的「人民空軍多型戰機繞飛祖國寶島巡航紀念」郵封上簽名並留言,李剛的是「強我國防,興我中華」,李國恩則留下「銘記歷史,強我國防」的話語。該郵封於2018年發行,記錄了空軍轟-6K等多型戰機多次繞飛祖國寶島巡航的航跡。
長春航空展創始人之一王樹武在故事會上表示,長春是航空城也是擁軍城。每一次航空展都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大課堂,都是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大動員。未來計劃在長春建設100個「星旅聯盟」,助力空軍建設發展、助力國防和航空航天事業。
長春航空展今登場 亮點搶先看
殲-20首次地面靜態展示
●本屆航空展將集中展示百餘型空軍現役飛機、地面裝備以及退役經典裝備,不僅增加了空警-500和轟-6雙機編隊的空中表演內容,還將首次地面靜態展示殲-20隱形戰機。
殲-10C與PL-15E導彈同框亮相
●殲-10C此次展會有了自己的獨立「展位」,還將與PL-15E導彈同框亮相。
運-20A貨倉對公眾開放
●今年空軍安排兩型飛機座艙、兩型飛機貨艙對公眾開放,為觀眾提供「零距離」接觸空軍戰機的機會。
多型戰機空中展示
●運油-20A蛇形機動、殲-20「鑽石隊形」亮相、轟-6雙機編隊通場……多型戰機勁舞藍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