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升級「貓鼠對戰」 年輕團隊84天挑戰極限

《捕風追影》在改編2007年原版《跟蹤》的基礎上,大膽融入了AI高科技元素,使警匪之間的「貓鼠遊戲」更貼近現實且扣人心弦。
片中,天眼探頭、AI偵查分析系統、駭客入侵、數字資產盜竊、手機數據拷貝、熱成像監視、AI仿聲等高科技元素層出不窮,既凸顯了傳統偵查手法的「落後」,但當警方被複雜的資訊迷陣困住,反而依靠老警探的肉眼觀察與現場排摸等「笨方法」直擊事物本質。這種技術與傳統的碰撞,令觀眾思考AI是否真能取代人類,而結尾警方將AI分析與傳統技能進行結合總攻時,傳達出「人機共融、共贏」的理念。
韓肯透露,《捕風追影》的劇本於2023年開始創作,去年4月開始勘景,10月正式開機。劇本創作初期,主創團隊曾擔心觀眾接受度。但隨着拍攝進行,AI應用日益普及,類似題材的作品開始被討論,令他們倍感安心,似乎也算是踩中了觀眾關注的熱點。
在電影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一部作品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的團隊。韓肯透露,影片的主創團隊非常年輕且大多具備海外留學、工作背景。尤其是製片人團隊,5人中有4位女性,當中3位90後,最小的為98年。她表示,團隊分工明確,涵蓋商務洽談、主創對接、演員協調等,「我們要求責任到人,把自己負責的領域做到極致。」
在這個過程中,主創團隊擰成一股繩。韓肯稱:「拍攝周期長達84天,包含大量動作戲份,如孤兒院戲拍了7天、天星茶舍拍了7天,警局大戰更持續11天。團隊日夜連軸,大家唯一休息的機會是轉場,但到了新的城市,仍要熬夜拍空鏡或開會商量第二天的工作,極具挑戰。」她表示,從籌備到拍攝,每位成員都在挑戰自己的極限,展現出頑強的毅力和高度的敬業精神。「大家都在默默完成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而從結果來看,這份付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