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有征】平潭島

劉征
距離福州24分鐘火車車程,有一個島嶼,叫做平潭島。如果你沒去過,可以想像一下刁亦男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平潭的樣貌與這部電影的場景,甚至腔調都一般無二。它介於都市和鄉村之間,不是地理上的,而是一種形態。商業是有的,可不是經歷了從工業社會的歷史發展過渡過來的商業,不是平緩的、擁有很多鋪墊的和緩樣子,平潭島的商業是直插進來的、極具衝擊力的舶來品。也就是說,來到這裏,你依然能夠看到原生態的痕跡,儘管當地人紛紛蓋起3層小樓以充作旅社,在某些猝不及防的地方,搭建起了一些景點,但是商業的外表下是濃重的鄉野味道。
前往此地,旅行者應該不會生出被矇騙的感覺,就好像我們往往去到一個地方,會十分痛苦於白來一趟,因為你在別處也會看到一模一樣的街道、一模一樣的商業模式。而這裏則像一個戰場,本地人正在無意識地與旅遊業戰鬥,一種無序和混亂造就出了一種衝突,並連帶出一種粗糲的生動。比如,當我叫來一輛網約車,這位仁兄因為我不肯繞路就一路嘟囔,這種干擾固然讓我心煩,但攪動心弦的痛苦同時也加深我的印象。作為一種經歷,它在我的記憶當中佔據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一旦你把這位司機大哥的態度理解為一種本能,你就會看到他特有的生氣方式。比如,這位仁兄中途忽然吼了一嗓子,原因是他一方面覺得自己要求繞路沒有道理,一方面又對自己沒有掙到更多的錢感到窩囊。而他在吼叫之前和之後,無論他的情緒如何,說話都很溫柔。即便我已經明顯感覺到他的不快,但是一旦他開始說話,不論內容,那語氣總是很溫和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很有趣的對立。然後,我會想到一種語言、語調和語氣也許造就或者決定着一種基調,它在無意識地發揮作用,以至於一種氣氛在平潭島上也和其他地方並不相同。
所以,遊覽這個小島最好的方式是騎摩托車。就像我做的那樣,一天80塊錢。租車的老闆笑呵呵地告訴我這些車都經過改良,騎出去300公里也沒事。回憶起我在大理租的電動車,只能騎30公里,並導致我中途沒電,被迫在滂沱的大雨中把車推回去。
相比之下,平潭的摩托車太過癮了。每天中午,吃過飯之後,我就騎着摩托車出門了。聽說有一處叫做「鏡沙」的地方正對台灣,那個海灘有最藍的海水,我就加大馬力過去。看一會兒,又拐回來,一路依舊是長長的海岸線。嚴格說來,一邊是海岸線,另一邊是村莊。我為了避開沿海公路上的人群,就在左近的村子裏竄行。沒想到這裏風景更好,這些村子都在山上,從這裏既可以看到大海,也可以俯視沿海公路。那感覺就好像你並不是在風景當中,而是一個旁觀者,一切的、完整的風光都在眼底。
海風吹過來,蔓延的藍色,還有平潭特有的海中風車,或者別的各種海景,會讓你生出與三亞或者廈門不同的感覺。三亞是秀美寧靜的,有棕櫚樹林和大片的草地沙灘。廈門則是商業發達的,有滿大街的薑母鴨、沙茶麵、土筍凍和遊客。
平潭島不同,那裏依然保有野性、有海浪、5點半的日出、五六月份的藍眼淚,以及奔馳的摩托車,就像你可以將它開往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