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日掛中天》登國際舞台心情激動 製片人馬雙自豪中國電影為國爭光

●《日掛中天》全程在廣東取景拍攝。
●《日掛中天》全程在廣東取景拍攝。

●馬雙(左一)近日偕《日掛中天》主創出征威尼斯。     受訪者供圖
●馬雙(左一)近日偕《日掛中天》主創出征威尼斯。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生於1984年的馬雙,身兼電影《日掛中天》的第一出品人與總製片人,該片是她創立廣州薄荷糖影業後,開機製作的首部影片。影片一亮相便在國際舞台綻放光彩,馬雙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情緒依舊難掩激動,她也第一時間分享了此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之行中兩個讓她最難忘的瞬間。

  「影片首映時,整個廣場響起電影的主題音樂。那是我第一次在國際三大電影節的現場,聽到自己參與製作的電影旋律,當下心裏很激動,感慨萬千。」馬雙回憶道。更讓她動容的是,首映結束後,當音樂再次響起,她轉頭發現所有主演都紅了眼眶、默默落淚,全場觀眾也沉浸在情緒裏,不少人拭淚,與此同時,雷鳴般的掌聲響起,久久沒有停歇。

  置身威尼斯影展的會場,看着身邊的國際知名演員,馬雙突然對「做電影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體悟:「電影真的是中國文化出海的重要載體,當中國的電影在國際舞台上閃耀時,那種為國爭光的自豪感是實實在在的。」她表示,「《日掛中天》作為一部廣東出品的電影,這次也為粵產電影爭了口氣。」馬雙坦言,這些複雜又強烈的感受交織在一起,讓她在影片獲獎的當晚,始終輾轉難眠,捨不得結束這個意義非凡的夜晚。

  片名取自粵劇《紫釵記》唱詞

  《日掛中天》是廣東首部入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電影作品。該片由廣州薄荷糖影業作為第一出品方,獲得2025年度廣州市電影產業專項扶持經費資助。影片全程在廣東取景拍攝,取景地覆蓋廣州、韶關、東莞等地。《日掛中天》片名更是源自粵劇《紫釵記》中的唱詞——「日掛中天格外紅,月缺終須有彌縫」,以此比喻男女在歷經磨難後,冰釋前嫌重歸於好。

  該片的取景地遍布廣州多個極具代表性的地標與生活場景,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番禺星海公園,到東山口、五羊新城、二沙島等,每一處取景都讓廣東民眾充滿期待。「我很喜歡大灣區,尤其是主要取景地廣州,其城市質感非常獨特。」馬雙在採訪中透露,《日掛中天》預計將於今年內在內地上映,而接下來他們也將繼續深耕大灣區,在這裏開機拍攝新的電影。

  將在港開啟新導演合作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馬雙及其團隊的創作計劃,與廣東近年來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高度契合。近年來,廣東省不斷優化電影創作與拍攝環境,通過完善配套服務、出台扶持政策等舉措,吸引了眾多影視劇組前來取景創作。此次《日掛中天》在國際電影節舞台大放異彩,正是廣東省此前推出的「廣東影視政策 15 條」落地見效的初步顯現,印證了當地影視產業扶持體系的有效性。

  回憶起創業初期的經歷,馬雙滿是感慨:「早在廣州薄荷糖影業成立之初,廣東省電影局相關領導就給予了極大支持,從幫忙篩選合適的辦公場地,到協助對接銀行解決資金相關的瑣碎事務,事無鉅細都耐心指導。那種『大家齊心協力共創事業』的溫暖感,讓我至今難忘。」

  「作為年輕一代電影人,置身國際電影交流場域,看着中國電影被世界看見,我心底油然而生一種使命感——必須用心做好每一部電影,不辜負這份事業。」馬雙表示,這份信念既源於中國電影近年來快速發展帶來的底氣與力量,也來自行業前輩的激勵:「曾經視為榜樣的前輩們,如今成為並肩作戰的合作夥伴,這種傳承與信任,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

  馬雙還對記者透露:「我們將在香港啟動一個針對內地、香港及台灣地區新導演的扶持項目,不過具體信息預計要到十月份才能正式公布。」她補充道,此次從外國回來後,首站便抵達香港,正是為了與古天樂等香港資深電影人會面,希望能更好地搭建平台,推動華語電影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