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下文化」風靡國際 「冥三樣」出海換真銀







即使是一位從未來過中國的外國人,也有機會在人生的最後一程感受中國的「殯葬一條龍」服務。躺進山東曹縣為他們準備的棺材,家屬們在剛剛立起的福建惠安墓碑前痛哭不已,手中點燃來自廣東佛山的「美鈔」冥幣……從棺材到墓碑、從冥幣到紙紮,許多外國人這一生最後的體面,都交付於一些不起眼的中國小鎮手裏。曹縣、惠安、佛山,三個地域上完全沒有聯繫的小地方,組成了人生「死亡三件套」。而這些看起來多少帶着些「晦氣」的產品,正成為許多海外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商品,也凝刻着中國傳統文化圈粉世界的另類密碼。
●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春麗、蔣煌基、李紫妍 濟南、惠安、佛山報道
曹縣棺材 產鏈極致效率 精裝修「最後居所」
棺材,就像一艘小船,承載着一個人到達生命的終點,也寄託着生者對逝者的追思。在山東菏澤曹縣,棺材也緊扣着當地經濟的重要一環。日本每十口(港稱副)棺材中就有九口來自曹縣,該縣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殯葬業的「隱形冠軍」,包辦了全球一大半的棺材生意。
「出口日本的棺材就像藝術品,花樣紋樣都很精美,顏色也很漂亮。」第一次走進棺材生產車間,剛剛大學畢業的劉欣媛並沒有太多芥蒂和害怕,車間的氛圍讓她覺得很有人情味,認為棺材就是一個普通的產品。
親躺棺材體驗舒適性
劉欣媛原本在鄭州一所大學學產品設計,目前主要從事內地及出口日本的棺材產品設計。她很喜歡這份工作,希望能在產品的外觀、顏色以及細節方面有自己的創新設計。
車間裏,劉欣媛時常抱着一個骨灰盒跑來跑去,她需要去生產一線了解實際需求,然後再回到電腦上建模、設計。棺材做好後,為了解產品,她還會躺進棺材裏體驗一下舒適性和承重。「這些都已習以為常了。」劉欣媛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
每年出口日本90萬棺
日本市場堪稱曹縣棺材出海的起點與基石,該縣目前每年向日本穩定出口約90萬口棺材。曹縣雲龍木雕公司總經理李雲龍介紹說,該公司佔據了曹縣三分之一產能,擔起了日本市場的絕對主力,一位日本客戶每月訂單量就可達上萬套。日本的棺材講求簡約、自然與節能,一口價格約在400元(人民幣,下同)。
隨着日本市場趨於飽和,當地殯葬企業把目光投向歐美及全球市場。相較於日本的「走量」,歐美市場呈現截然不同的圖景。在李雲龍看來,雖然歐美市場出口總量佔曹縣出口的10%左右,僅有幾十萬口,但卻有着豐厚的利潤空間和市場潛力。
可摺疊設計 拓歐美市場
「歐洲客戶講究棺材內部的『精裝修』,一口棺材的價格是日本貨的兩倍,能賣到上千元。」李雲龍說,歐美客戶將家居裝修風格用到棺材中,可謂「奢華精裝」,內部用料考究,雕飾繁複,工藝精湛,「他們把棺材視為逝者最後的居所,投入上更捨得。」
不過,開拓歐美之路並非坦途,環保壁壘首當其衝。歐美客戶對甲醛釋放、油漆環保性的嚴苛標準遠超日本,這也倒逼曹縣企業升級工藝、精選材料。更大的挑戰還有跨越重洋的海上物流,李雲龍說,企業通過革命性的摺疊式設計,將整體棺材變為可組裝的「樂高」模塊,一個貨櫃裝載量從120口增至270-300口,海運成本大幅攤薄。「這是被逼出來的創新。」李雲龍笑着說,沒有這些創新很難敲開歐美市場大門。目前曹縣的棺材出口版圖正從傳統的東亞市場向全球擴張。
所有環節不出曹縣即完成
面對外有印尼、越南等國競爭,內有兄弟省份同行的追趕,李雲龍認為,支撐曹縣棺材全球拓展的是當地高度成熟的棺材產業鏈,「棺材從原木加工、面板壓製,到雕花配件、五金裝飾,所有環節不出曹縣即可完成。」他舉例說,棺材上的一個小拉手或吊墜,都由農戶或家庭作坊專門生產,一些寶媽在家就能完成。
很多人避諱談及死亡,但是每個人都需要一口棺材和大家道別。當一口口印刻着東方智慧的棺材,承載着不同文化的禮儀駛向生命終途,曹縣棺材的崛起映照着中國製造業在細分領域登頂全球的獨特路徑:它不依賴尖端科技的光環,而是憑藉產業鏈的極致效率、適應市場的靈活智慧,還有對全球文化需求的深刻體察。
佛山冥幣 東方紙錢受捧 成地府「通用貨幣」
「神秘的東方力量」在海外又火了,這次是「冥幣」。一位中國姑娘萬聖節時在巴黎街頭售賣冥幣和紙紮的視頻,一度刷屏海外社媒平台,打開了很多老外的「新世界大門」。更有不少外國網友「現身說法」,講述這些奇異錢幣如何給他們帶去好運——家庭財源滾滾、助學金失而復得、生活發生巨大改變……這些真真假假的經歷讓在海外被稱作「Ancestor money」(祖先幣)的東方紙錢備受追捧,身價也比在中國翻了幾十倍,掀起一場文化奇觀。
全球網友「燒」出百般花樣
在全球網友手上,冥幣被「燒」出百般花樣。有吉普賽人用塔羅牌的占卜禮數燒紙錢,「雙線」聯絡祖先;有人擺上掌管「天地銀行」和「冥通銀行」的玉皇大帝雕像,誠意拉滿;更有網友把自己和親人的名字寫在冥幣上,保證「轉賬」無誤等,幾乎把燒紙錢這事做成了跨文化的行為藝術。
冥幣搖身一變成國際地府「通用貨幣」,背後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支撐,也有賴於中國發達的冥幣紙紮產業。據企查查平台數據,中國現有殯葬用品相關企業達30.75萬家,近十年相關註冊量持續增長,今年前5個月已註冊3.57萬家,同比增長逾71%。這些殯葬用品不僅滿足中國香火的供奉,也常年出口海外。不過,這門出口生意遠不止為了滿足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神秘想像,更重要是延續無數海外華人的文化根脈。
直接配送海外 價格翻十倍
在佛山順德陳村鎮的紙類製品集散市場,一條由紙錢與紙紮品鋪就的隱秘商道,悄然綿延數十載。成排的店面裏,堆積如山的金箔元寶泛着微光,精工細作的紙紮「屋宇」鱗次櫛比,時興款式的「靚衣豪車」掛滿天花板,成捆的冥幣靜默無聲……其中一部分可能在數月後,漂洋過海抵達異國他鄉:來自佛山的沓沓紙錢在舊金山的火光中化成灰燼,澳洲悉尼的遊子為彼岸的親人焚化特製的「冥府」樓閣,溫哥華的墓園升起縷縷香燭青煙……「事死如事生」的古老傳承跨越重洋傳來回響。
「一萬元DOLLARS」的巨額紙錢中央,印着戴中式冠冕的外國人頭像;高度還原的「美鈔」上,本傑明·富蘭克林的頭像旁是中文「美元」二字,這些看似魔幻惡搞的畫面,在紙品舖裏卻正常不過。一家叫金福緣紙業的門店裏,連老闆一起四五個人正忙着摺元寶、黏金條。老闆陳培均介紹,冥幣紙紮六七年前主要銷往香港,後來東南亞、北美、澳洲等地的客戶也陸續找來,「十幾年前出口還比較麻煩,現在物流發達,可以直接配送給客戶。」
另一家幾十年老店堅滿堂的總經理李先生介紹,在中國內地批發價人民幣約三四元的一捆冥幣,到了海外起碼賣五六美金,但即使這麼貴,這條商路也一直延續了幾十年沒斷,「都是文化在起作用」。
千餘年來,冥幣一直是最普通且經久不衰的喪葬「明器」,在全球化進程中,以文化紐帶丈量着華人離散的廣度和傳承的韌度,如今又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形式在海外火熱傳播。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認為,一方面,冥幣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特色現象,會引發許多外國網友的好奇,從而推動其在網絡上走紅;另一方面,冥幣文化中包含有緬懷先人、報答恩人等普世情緒價值,推廣傳播容易。彭澎說,冥幣文化出海是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結合國際性文化符號,通過互聯網傳播手段實現的,「這也是此前黑悟空、哪吒2、功夫熊貓、花木蘭等文化符號流行世界的密碼。」
惠安墓碑 注重個性表達 為逝者「添磚加瓦」
你有想像過你死後的墓碑是什麼樣子嗎?是想要有心愛的貓狗陪伴,還是超酷的《星球大戰》尤達造型,甚至是讓當下最火的Labubu布滿你的墓碑……這些「遺願」,福建小縣城惠安都可以幫你完成。一方小小的墓碑,可能承載着逝者留給世界的最後表達或家人給予的最後體面。「我們做碑石,也是幫往生者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惠安縣石雕石材協會常務副會長肖祥楷說。
車行入惠安,主幹道兩側,常能看到石雕廠門口一眾東方的菩薩、佛陀與西方的天使、聖徒並肩林立。因這種奇妙的文化混搭景象,惠安被戲稱「神明待就業中心」,意外吸引了部分遊客的目光。
人生的最後階段,日本人似乎比任何人都更加謹慎,對墓碑的要求極為嚴苛:質量需堅硬密實,外觀要形狀規整、色調均勻,不能有色差、色斑、裂隙,刻字深度要在1厘米左右。惠安石頭好,工匠手藝牛,日本人的高要求全都能搞定。老一輩的工匠記得很清楚,過去沒有高精密儀器時,惠安出口日本的墓碑誤差能控制在3毫米以內。
墓碑功能存異 需理解不同文化
「現在針對日本市場的墓碑石,都是正負誤差不大於1毫米,成品光澤度達到95度以上的優等品。」今年40歲的肖祥楷,當初留學回國後,即入職以製作日本墓碑石起家的福建磊藝石業,之後更成為老闆的女婿,執掌這家企業。他指出,這種極致工藝讓日本對惠安墓碑高度依賴。2020年日本朝日電視台曾報道,因中國工廠停工,日本墓碑一度「斷貨」。據業內人士統計,僅惠安出口墓碑帶來的年產值就有約30億元,當地從業者稱,日本九成墓碑由惠安生產,即便是歐洲石材,也常先運至惠安加工後再送往日本。
走進磊藝石業的展廳,各類墓碑樣本展現着鮮明的文化印記。中國墓碑多含龍、鳳、蓮花等傳統元素,強調吉祥意涵;歐美墓碑則常與宗教結合,雕刻天使、聖母、十字架等,同時不乏個性表達:有的墓碑是往生少女的等比例雕塑,也有墓碑上雕着生前摯愛的寵物甚至動漫人物。
有民俗研究者指出,這種差異源於對墓碑功能的理解。傳統中國及日本的墓碑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徵,強調宗族延續;西方墓碑則聚焦個人紀念,常刻有墓誌銘訴說生平與情感。裝飾上,東方偏好祥瑞元素,西方則多用宗教符號或象徵和平、永恒的圖案。另有業者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對於西方市場,墓碑石圖案必須尊重他們的文化符號和宗教禁忌,於廠家而言,絕非簡單的石材買賣,更需深刻理解截然不同的生死文化。
目前日本市場僅佔磊藝15%的份額,肖祥楷介紹,其公司生產的墓碑一半供應中國市場,另一半分布到日本、歐美、澳洲。可以說,磊藝的發展和布局幾乎也是當地業界縮影。
惠安壟斷全球中高端墓碑生產
「惠安一開始就以最高質量做墓碑,所以全世界墓碑石生產慢慢都遷移到中國,歐洲、澳洲、美洲等發達國家訂單也都匯聚到惠安。」在肖祥楷的引導下,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磊藝專司澳洲市場的車間看到,工人正在為墓碑上的字噴金剛砂,已經做好的墓碑有華人的,也有澳洲本土居民的。可以說,惠安約500家墓碑石企業幾乎壟斷了全球中高端墓碑生產。
惠安墓碑的強大生產力,源自其「世界石雕之都」的深厚積澱。惠安傳承上千年的雕刻技藝,以及已探明儲量超1億立方米的花崗岩,讓惠安這個閩南小鎮能繼續為全世界人民身故後「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