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直擊】防中暑指引見效 地盤工安心唞暑







港昨日多區極端酷熱 黃色工作暑熱警告持續11小時
香港受極端酷熱天氣影響,高溫天氣持續,而今年第16號熱帶氣旋「塔巴」逼近,其外圍下沉氣流續帶來酷熱天氣,昨日多區最高氣溫均超過攝氏34度,上水更錄得37.6攝氏度。天文台於昨日上午7時發出黃色工作暑熱警告,持續11個小時至傍晚6時才取消。據特區政府勞工處《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僱主在高溫下應採取相應措施減低僱員中暑風險,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多處建築工地直擊,受訪工人均表示工地有嚴格遵循指引,保障休息時間並提供防暑設施。有建築業界人士表示,指引實施兩年多以來,工地管理層與工人對中暑風險評估有明確依據,工作環境改善,讚揚特區政府關顧工人權益,施政有成效,但他相信仍有地盤未依循指引,建議政府將指引立法並增強執行力度,進一步保障工人健康。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洪澤楷
香港天文台上周一(1日)開始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持續至昨晚7時才取消。截至上周四(4日)的平均最高氣溫為34.4度,較上月平均的31.7度為高。香港昨日受熱帶氣旋下沉氣流影響,天氣異常酷熱,九龍多區氣溫也超過34度,新界的元朗、流浮山、打鼓嶺及濕地公園則達36度或以上,上水最高氣溫更達37.6度。
在酷熱天氣下,建造業等戶外工作人員容易出現中暑危險。自2023年5月勞工處實施工作暑熱警告以來,不斷完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細則,明確要求僱主評估員工工作時的熱壓力風險,採取相應防控措施,包括重新編排工作時段、設置遮陰設施、提供通風與散熱設備,以及提醒員工及時補充水分和休息。
警告分為黃色、紅色和黑色三級,協助僱主與員工更清晰地了解戶外或無空調室內環境的熱壓力水平。在昨日的黃色警告下,戶外中等勞動的工人,每小時工作45分鐘便可休息15分鐘,重勞動則工作30分鐘便休息30分鐘,若屬極度勞動,則工作15分鐘便要休息45分鐘。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華富邨附近多處工地所見,不少建築工人正進行挖掘、搬運、安裝及加固水馬等工程,有工人穿上長袖防曬衣物及遮陽帽,亦有部分赤膊工作以降溫。同時,不少工人在工地設置的遮陰處休息,並使用風扇、飲水機等設施消暑。受訪工人均表示,所在工地有嚴格遵循預防中暑的工作指引,提供防暑設施及有休息時間。
工友:有風扇遮陰帳 免費冷飲
在地盤工作的馮先生表示,他在該地盤工作近半年,管理方嚴格按照指引執行工作與休息安排,「我們一個小時工作45分鐘,休息15分鐘,大家都會遵守。地盤有大瓶裝水,工人可以隨時取用,還有免費汽水幫助消暑。」他補充,工地還提供多台風扇,並設有遮陰帳篷,保障工人休息時的舒適。
另一從事雜工工作的馮女士表示,她在該工地工作已超過三年,「我們這種雜工要到不同地方工作,休息時間就自己掌握,覺得熱的時候就休息、喝水。」
女雜工:防暑防蚊措施足夠
她說,公司會派員定時巡查並提醒工人多飲水及適當休息,若工人未有主動休息,人員亦會主動提醒,「我感覺這幾年來,相關措施真的有進步,尤其是防蚊方面,現在有人員定期來工地噴蚊油,場內也有蚊紗等設施,可以減少蚊叮蟲咬。」她亦認為現時工地所做的防暑防蚊措施已足夠好。
新丁:提示清晰 極端情況會停工
新入職三個月的阿琪指出,僱主提供相應安排,工人之間亦會互相照應,「黃色暑熱警告時,通常會休息得更頻繁,我們會自行調整工作與休息節奏,覺得太熱就去喝水休息。工友亦會輪流工作。」
他補充,每天早上工地會舉行晨會,除安排當天工作外,也會提醒大家注意防暑。另外,天文台一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工地會即時停工,保障所有人員安全。
阿琪憶述,今夏有幾位工人中暑,「不過當中有些是本身身體不適,並非完全因天熱導致,公司的醫療保障也很妥當。」至於防蚊措施,他表示工地內蚊蟲數量極少,「5米範圍內都好少見」,工人自身亦會留意防蚊,「不用等工地提供,我們自身也怕被蚊子咬。」
勞工處發言人昨日表示,發出工作暑熱警告時,僱主須參照指引,根據工作強度及其他熱壓力風險因素,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員工若出現頭痛、頭暈、口渴或噁心等熱疾病症狀,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並飲水,同時通知僱主或管理層採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