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金青睞港股 首8月IPO融資1345億



金額按年增近6倍 逾200家排隊來港上市
2025年以來,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掀熱潮,「硬科技」企業更成主力軍。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昨日在深圳出席「2025香港交易所未來科技峰會」表示,今年香港市場新股發行規模大幅成長,首8個月融資總額達1,345億元,按年增近6倍,遠超全球增幅。海外投資人參與新股認購熱情亦明顯提升,港交所上市科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件數超過200家,近半為科技企業。陳翊庭還指,不少國際長線資金積極參與科創公司新股認購,展現外資對中國科技創新的濃厚興趣,未來港交所將持續改善制度安排,以滿足企業和投資者多元需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毛麗娟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場表現卓越,現貨、衍生產品市場及滬深港通的成交量均創下歷年新高,新股市場融資額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陳翊庭指出,港股融資活躍度提升,反映市場信心持續增強,尤其是「A+H」上市模式表現突出,佔上半年總融資額的七成,反映A股與港股聯動強勁。
再融資達3580億 科企佔近40%
企業上市後的再融資發行活動在今年也呈現強勁增長,截至8月底再融資總額高達3,580億元,是同期新股市場募資金額的兩倍以上。因科技股板塊估值顯著提升,科技企業積極融資,今年再融資總額中近40%來自科技企業,陳翊庭認為,這體現全球投資人對科技類長期看好。
陳翊庭在演講中還提到,過去一年中國科技產業突破顯著,一些企業在機器人、自動駕駛、半導體、新能源及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增強全球投資者對投資中國的興趣和信心。
為更好地支持科技企業發展,今年5月港交所推出「科企專線」,為18C特專科技公司及18A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一站式上市諮詢服務,同時接軌國際市場,讓18C、18A申請者保密遞交上市申請,便利他們的融資安排。
正處理24間18A生科企申請
截至8月底,港交所正處理24家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請,另有12家特專科技企業通過18C章節公開遞交上市申請,行業涵蓋視覺智能、元宇宙與數字內容平台、智能駕駛和機器人等多個前沿領域。
陳翊庭表示,港交所已完成對新股定價機制等優化改革,相關上市新規上月正式實施,相信改革能提升香港新股市場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未來將持續優化制度安排,確保上市機制與時並進,更好地滿足企業和投資者的多元化需求。
中金:「硬科技」優質資產聚港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投資銀行部香港組聯席負責人陳永仁在當天演講中亦表示,港股上市制度改革促成新經濟公司上市高峰期,在更為包容的上市規則下,預計香港正迎來科企赴港上市熱潮,眾多「硬科技」賽道優質資產將聚集到港交所。
大摩料大型新股保持活躍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張曉羽也指出,外資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度提升,國際投資者對港股新股發行的參與度大大提升,並有不少高質量的國際投資者願意在香港新股市場中舉手做基石投資,就是願意鎖定股份6個月,包括來自新加坡、中東等主權基金、長線資金以及一些全球性、美國及歐洲私募管理基金等。另外,在香港與美國雙重上市的公司,香港部分的交易量亦升至36%,認為市場交易量正慢慢由美股回流到港股,投資者更願意買港股。
張曉羽認為,愈來愈多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在港上市,是吸引外資的最大理由,現時科技創新及「出海」戰略已成為全球資本競相追逐的兩大黃金賽道,估計未來數月,香港資本市場仍有很多10億美元以上大型新股發行項目,市場會繼續保持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