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7月致命車禍四分一涉貨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 今年首7個月,全港共發生288宗致命及嚴重受傷交通意外,較去年同期的548宗大幅下跌47%;當中死亡及嚴重受傷人數有321人,較去年同期的587人大幅下跌45%。321人中有272人嚴重受傷,49人死亡,而死亡人數中行人佔23人,差不多是總數一半。另外,司機包括電單車司機死亡的人數有16人,而騎單車者死亡人數有6人。此外,在49架涉及致命意外的車輛中,貨車佔大多數,有13架,超過總數的四分之一,當中輕型貨車有10架,其餘是一架中型貨車及2架重型貨車;其餘排第二及第三的車種,分是私家車佔12架,電單車有6架。

  交通總部警司(行政)黎小慧昨日表示,從今年首7個月的意外數據分析,得出三大結論:一,行人死亡人數按年升21%;二,電單車司機死亡人數大幅增43%;三,貨車是涉牽致命意外車種的首位,意外的主因是危險駕駛。

  港島總區交通部調查及支援組總督察王紀聰補充,23名行人死者中,65歲或以上長者佔65%。在這些有行人死亡的交通意外中,涉及的車種,私家車及貨車各佔7架,即各佔30%;其次是公共小巴有5架,佔22%;其他的車輛有4架。意外主要成因包括危險駕駛、不專注駕駛及失控,警方仔細分析每宗交通意外,發現極少數涉及行人的失誤,最主要是駕駛者的嚴重危險駕駛行為。

  至於喪命的電單車司機,當中3人持暫准駕駛執照(俗稱P牌)。分析顯示當中5名司機是失控自炒而死,4人是被其他車輛撞死,餘下1人因衝紅燈而被附近的車輛撞死。在整體的致命交通意外中,牽涉的車種以貨車佔首位,成因包括不專注駕駛、貨車溜前或溜後及跟車太貼。

  因應上述意外的分析,除嚴厲執法外,交通總部於今年7月主動聯繫本地主要物流公司、外賣速遞平台及駕駛學校,廣泛接觸職業司機宣揚安全駕駛的重要性。五大總區的交通人員亦會積極落區,向貨車司機派發安全警示車貼,提醒切勿跟車太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