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 九三大閱兵】振奮民族精神 啟迪香港擔當

  沈逸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並檢閱部隊。抗戰精神對香港的啟迪主要體現在增強國家認同和勇於擔當使命上。有了對抗戰的深入認識,香港青年才能理解和平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而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與認同感,自覺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隆重集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共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九三閱兵,既是對歷史勝利的深情致敬,也是面向未來的鄭重宣示。通過紀念抗戰勝利,我們汲取奮勇前進的力量,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實現民族復興不懈奮鬥,也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場紀念活動不僅振奮了全體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也向世界彰顯了中國捍衛和平的堅定意志,更為香港社會提供了寶貴啟迪,激勵香港繼承抗戰精神,增強國家認同,在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中勇擔使命。

  宣示捍衛和平決心

  抗戰勝利80周年的莊嚴紀念,極大激發了全國上下的愛國熱情和民族凝聚力。如習近平主席所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艱苦卓絕的偉大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正是這場正義戰勝邪惡的偉大勝利,孕育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振奮民族精神,首先體現在銘記歷史、延續民族記憶上。銘記抗戰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傳承先輩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匯聚起開創未來的磅礴力量。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洗禮,中國人民更加堅定了團結一心、奮發圖強的信念。

  紀念抗戰勝利,不僅是在回顧民族的勝利,也是為了宣示捍衛和平的決心。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次閱兵還昭示着,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部隊。本次受閱裝備涵蓋陸海空各型現代化武器,許多新型裝備首次亮相,充分彰顯解放軍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能力。可以說,中國通過展示適度的防務力量來表明「止戈為武」的理念:為了避免戰爭、制止侵略,必須擁有維護和平的實力和決心。閱兵儀式向世界宣示,中國有能力、有信心捍衛國家安全和地區穩定,也願意同各國一道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秩序。

  抗戰勝利的紀念對於香港社會同樣具有特殊意義。香港雖地處南海之濱,但歷來與祖國血脈相連、命運與共。從抗戰時期的浴血抵抗到新時代的國家建設,香港同胞始終沒有缺席中華民族奮鬥的歷史篇章。80年來,抗戰精神這筆中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一路激勵着香港人克服艱難險阻,與祖國人民一起,為實現偉大復興而奮鬥。

  香港與祖國一直風雨同渡

  在14年艱苦抗戰中,香港同胞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抗日游擊隊在香港及周邊地區開展英勇鬥爭,海外香港同胞慷慨捐輸支援祖國。當年香港淪陷後,東江縱隊奇襲日軍、營救文化名人等壯舉至今為人傳頌,充分證明「香港從來不是孤島」,香港與祖國內地休戚相關、生死與共。這些歷史事跡啟示我們: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香港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與祖國同風雨、共命運。

  新時代下,抗戰精神對香港的啟迪主要體現在增強國家認同和勇於擔當使命上。抗戰歷史教育近年來在香港逐步加強,特區政府和民間團體舉辦多場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愈來愈多市民尤其是青年願意了解這段中華民族不能磨滅的共同記憶。正因有了對祖國抗戰歷史的深入認識,香港青年才能理解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進而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愛國主義精神在香港的弘揚,使愈來愈多青年樹立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自覺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香港特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完全可以也必須在新時代有所作為。無論是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還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香港都肩負着特殊使命與責任。唯有進一步增強國家觀念,團結一致,朝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努力,香港才能在融入國家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大的繁榮進步。

  紀念抗戰勝利,就是在向歷史致敬、向英烈致敬,更是在向未來宣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將攜手並肩、同心同行,把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新的勝利,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