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i:港新政吸引大批新興家辦落戶

● 翁景荃(中)表示,在港新興家辦中多為內地家族。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 翁景荃(中)表示,在港新興家辦中多為內地家族。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家族辦公室諮詢服務平台Sustainable Finance Initiative(SFi)公布年度環球家辦投資傾向調查結果,SFi行政總裁翁景荃表示,近幾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家辦經濟,為香港引入大批新興家辦,當中又以內地家族佔最多。她形容新興家辦目前多「由一張白紙開始」,而新一代成員對可持續及影響力投資相當有興趣。

  新一代偏好可持續及影響力投資

  翁景荃進一步指出,就SFi接觸過的新興家辦而言,這些家辦中的新一代都傾向了解可持續及影響力投資,積極參加相關投資講座和活動。至於早已在香港落地生根的傳統家辦,包括一些地產商、航運、酒店業家族等,他們絕大多數已擁有自身的投資團隊,同時為保持業務競爭力,早已在影響力投資方面投入了很多資源,例如慈善項目。因此翁景荃相信,本港無論新家辦抑或傳統家辦,未來都會陸續加大對影響力投資的配置。

  根據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的定義,影響力投資是指「有意為社會及環境問題造就正面和可衡量的影響力,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並通常作為可持續投資的策略之一。事實上,SFi最新針對全球144位家辦代表的調查顯示,儘管持續面對各種政治與金融不明朗因素,家辦依然堅定推進可持續投資。超過九成受訪者已將其部分投資組合配置於可持續投資,更有57%受訪者表示其投資組合中至少有一成屬於可持續投資,而17%受訪者已將超過一半的投資組合投向可持續領域。

  翁景荃指出,調查數據清楚反映家辦對可持續投資的承諾。去年的調查已揭示可持續投資的潛力,而今年數據進一步證明家辦不僅持續關注這一領域,更優化了投資策略,致力同時實現社會效益與穩健投資回報兩大目標。調查又顯示,家辦依然以解決社會與環境挑戰為進一步推行可持續投資的核心目標,而「實現具吸引力的財務回報」仍舊是關鍵的驅動力量。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投資組合已達到甚至超越了投資基準,進一步證明「永續發展」與「卓越投資回報」兩大目標完全可以並行實現。

  四成家辦視亞太為投資地首選

  在投資地區的選擇上,今年最新數據顯示,家辦持續看好亞太地區於可持續投資方面的可能性,並有高達四成的回應佔比將此地區列為首要投資區域。這趨勢不僅反映了亞太市場的獨特機遇,更凸顯該地區迫切需要以影響力金融來解決環境與社會挑戰。在投資主題方面,今年的首要投資主題已轉變為「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支持生物多樣性與再生技術」,而食品與農業、醫療保健則分列第二與第三。此趨勢反映出,儘管糧食安全與健康議題仍是重要考量,但投資者已日益意識到推動自然再生的巨大潛力,因為它不僅能帶來長遠的社會效益,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高效且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亞太區家辦兼顧影響力與財務回報

  在資產配置方面,家辦對另類投資的偏好依然穩固。今年的調查顯示,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仍是最受歡迎的資產類別,獲得25%回應佔比,而對創業項目的直接投資則以22%的比例緊隨其後。翁景荃認為,研究結果印證了亞太區家辦在可持續投資方面展現出的活力與決心。無論在投資地區、主題偏好,還是資產配置上的演變,都顯示出家辦的投資策略日趨成熟,並成功結合社會影響力與財務回報。展望2026年,相信這些趨勢將為投資者與整個社會帶來更深遠的正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