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商會稱工種錯配釀「有人無工開」 倡培訓工人「一專多能」 工會直接轉介私人市場就業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本港最新失業率由3.5%升至3.7%,其中建造業失業率更由6.8%升至7.2%,業界有近2.6萬人失業,勞工界歸咎於與輸入外勞有關。香港建造商會昨日表示,燒焊等部分工種目前仍然缺人,優先聘用本地工人的原則不變,相信「有人無工開」與工種錯配有關。商會建議工人自我增值,同時建議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培訓工人「一專多能」,例如讓竹棚工人同時學習搭金屬棚,以及讓油漆工人掌握操控油漆機械人的技能等,再協助配對至人手不足的工種,並由工會直接轉介至私人市場就業。商會同時促請特區政府考慮於工程項目多改用國家標準建材及用內地建材,以降低建築成本。●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現時建造業有1.2萬個輸入外勞名額,香港建造商會昨日會見傳媒時表示當中約7,000至8,000個名額獲批,但指認為失業率上升與輸入外勞無關,因仍有個別工種缺人,相信與工種錯配有關,建議工人自我增值。商會發言人說:「例如搭竹棚工人應同時學會搭金屬棚。建造業有逾百個工種,識其中兩至三個會比較靈活。」商會並根據數月前的統計數據指出,現時私人工程減少,政府工程則有增無減,但私人市場的前景並不樂觀,故建議可協助私人工程的工人轉型至公務工程。
聲稱輸入外勞不會降低建築成本
商會重申,輸入外勞不會降低建築成本,但坦言生產力有分別,呼籲本地工人在工時上自律。商會一直與特區政府及建造業議會就工人工時的情況保持溝通,目前本地工人在遵守既定工時(即朝八晚六)的自律性普遍較低,其中部分釘板、紮鐵等工種工人的自律情況較好,泥水、裝修等工種的工人表現則未如理想。
預期市場將淘汰工作態度差工人
商會理解單靠工人自律難以有效管理工時,因此建議承建商及業主先積極改善工作環境,「尤其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預期市場競爭將逐步淘汰工作態度欠佳的工人。」商會願意與工會及工人溝通,共同訂立一套獲業界共識的工時標準。
商會指出,承建商及分包商在人力選擇方面其實不多,因此除輸入勞工外,鼓勵企業積極應用創新科技,例如智能機械人技術提升生產力,預計兩三年後科技應用將達至一定程度,屆時部分表現未如理想的工人或會被取代。
商會表示,現職工人需適應新的工作模式,與機械人協作,結合人力與科技提升整體生產力,「重複性高、厭惡性或勞動強度大的工序(如搬運)將逐步由機械人接手,而靈活性高或技術要求較高的崗位則仍需倚賴人力。」同時,由於目前建造業工人平均年齡偏高,引入科技既能提升工作趣味性,亦有助吸引新人入行,改善行業形象,為建造業帶來長遠發展動力。
建築成本方面,商會鼓勵多用國標建材,除可降低成本亦可縮短運輸時間,香港亦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國標建材及香港建造業「走出去」。商會並提到,有銀行拒絕向「二判」公司批出新貸款,令公司現金流緊張,以至拖慢向分判商及物料供應商出糧,擔心會出現連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