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幼師憂前景 近六成考慮轉行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香港出生率下跌,幼兒學童人數減少,令幼師面對的挑戰與日俱增。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今年上半年訪問逾850名幼稚園校長和幼師,發現逾半幼師每日在校工作10小時或以上,六成人每周平均工時55小時或以上,更有受訪個案需日做18小時;整體上,受訪幼師中逾六成人自評經常或每天感到「精疲力竭」。教大指出,在入學人數減少、學校削減教職員大環境下,超過八成受訪幼師認為職業前景有限或不明朗,近六成人正考慮離開幼教行業,呼籲有關方面加強支援,包括改善幼教師生比例,及全面發展全日制幼兒服務,以長遠確保香港幼兒教育行業的可持續性。
5年累計98間幼園結業
疫情以來本港出生人口持續處於低位,以2021年至2024年計,香港每年只有約3.3萬至3.7萬名嬰兒出生,與10年前約6萬人相比大減四成,幼稚園營運首當其衝受影響。據統計,過去5年間累計已有98間幼稚園結業,幼教工作的生態面臨嚴峻挑戰。
教大幼教學系通過電郵及郵件對全港註冊幼稚園進行問卷調查,成功收集851份有效幼教工作者問卷,包括校長或主任(22.9%)、班主任(59.7%)及其他教師,如科任老師、教學助理等。結果顯示,超過51%受訪幼師每日在校工作10小時或以上,八成人下班後仍需繼續校外工作,當中約48%校外工作時間超過2小時。此外,受訪幼師每周工作時數中位數達55小時,其中超過六成受訪者的平均工時達到或超過此標準,遠高於統計處公布的本港僱員每周工時中位數40小時。
籲建全面而可持續幼兒教育支援
負責調查的教大幼兒教育學系署理系主任劉怡虹表示,當討論幼兒教育的發展時,社會普遍將焦點放到學生成長上,「但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也同樣重要,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支持系統,對於提升教育質量至關重要。」她呼籲政府及業界建立一個全面而可持續的幼兒教育支援,並就「師生比例」、「服務形態」及「制度保障」三方面作出探討及跟進。
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教學)陳惠玲續指,因應本港雙職家庭急速增長,建議進一步改善幼兒教育的師生比例,全面發展全日制幼兒服務,並持續增加嬰幼兒日間照顧與教育服務名額。該校幼兒教育學系副系主任兼高級講師陳寶蓮補充,社會宜重新審視幼師的工作條件及福利待遇,確保專業認可和職業穩定性,以推動幼兒教育的質量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