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同行】大灣區資源融合 提升養老生活質素
鍾碧茹 計劃主任
隨着社會進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銀齡生活質量和福祉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預計在未來30年內,65歲及以上的人數將翻倍,到2050年全球將達到16億人。在芸芸國際城市中,香港預計到2050年將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因此,對於香港的長者來說,尋求安定和優質的養老生活選擇變得愈加重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在特區政府積極推動下應運而生,為香港長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養老方案。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背景下,香港與內地在養老產業中摸索出新契機,幫助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新興養老方案應運而生
不少香港人選擇在內地工作、定居,促使兩地的融合日趨深入。這些長者希望能夠在熟悉的文化和語言環境中安然度過晚年,因此對具備「香港特色」的養老服務需求殷切。面對此趨勢,廣東的養老設施日益多元,能夠為長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合適的照顧安排。
「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正是針對這些需求而設,專注於提供全面、個性化的長者照顧服務。具體而言,該計劃涵蓋以下幾個重點範疇:
一、文化適應性服務:為消除語言障礙及文化隔閡,「計劃」提供廣東話及其他香港方言的溝通服務,確保長者在日常生活中無礙交流,感受到熟悉與安心。
二、專業護理支持:配備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提供全天候醫療監護、日常護理及健康管理,讓長者在身體上獲得穩定與持續的關照。
三、醫療、復康及膳食整合方案:針對長者最關心的醫療問題,計劃結合多方資源,提供全方位的照顧方案。香港長者可透過「醫療券」在廣州中山一院等醫療機構獲得專科門診服務,同時在院舍內亦享有包括基本護理及個人照顧、復康運動、健康檢查、醫院門診陪診、住院陪護等服務,幫助長者順利適應生活轉變。
提升服務覆蓋與保障水平
隨着大灣區內愈來愈多醫療機構加入「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如廣東省祈福醫院和廣東省中醫院,長者在醫療選擇上的靈活度與可及性進一步提升。同時,長者在廣州連續居住六個月後,還可申請居民證,參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獲得60%至70%醫療費用的保障,為健康生活添上強力後盾。
計劃的核心不僅在於提供優質服務,更強調資源共享與專業交流。透過整合內地先進的養老設施與香港特色的服務理念,「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推動兩地醫療與社福機構的合作,結合雙方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提升整體養老照顧質素。
計劃同時考慮到長者家屬的實際需求,提供心理輔導、照顧技巧指導及法律諮詢,協助家人有效應對照顧挑戰。機構社工將會主動介入,提供適應支援、制定個人照顧計劃,並擔當長者與家屬間的橋樑。
展望未來,計劃的服務目標應更進一步,為長者創造安穩而有尊嚴的晚年。作為養老機構,我們預期計劃的推行將帶來多方面的正面影響,包括提升長者生活質素,提供貼合香港文化背景的服務,讓長者保有熟悉感和歸屬感;兩地政府資助已涵蓋大部分開支,大大減輕家庭經濟與照顧壓力;之後,應該進一步推動兩地專業互補合作,促進社工、護理及治療領域之間的專業對話與技術交流。
推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不僅是對香港長者的關愛,更是對整個社區的一次文化傳承與延續,為香港長者提供更豐富的養老選擇,讓他們能夠在一個友善而熟悉的環境中,快樂、健康地生活,讓他們找到舒適和安心的養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