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深化愛國教育

  穆家駿 全國青聯常委 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總幹事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舉行盛大閱兵活動。作為港區全國青聯常委及一名中國歷史科老師,這次紀念活動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機會。教育局鼓勵全港中小學舉行升旗禮及奏唱國歌,並安排師生收看閱兵儀式及進行相關學習活動,香港升旗隊總會舉行的聯校升旗禮已獲近350所學校報名,超過18萬名師生響應,這種積極參與的態度值得肯定,因為這不僅是一場儀式,更是愛國教育的生動實踐。

  抗戰歷史是愛國教育的寶貴資源。歷史教育不應只停留在課本知識的傳授,更應通過儀式,激發情感共鳴。升旗禮、奏唱國歌等活動,能夠在莊重氛圍中讓學生感受國家尊嚴,而在今年抗戰勝利80周年這個重要歷史節點,舉行這些儀式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先輩為民族求存所付出的巨大犧牲。

  單純通過課堂講授,難以引導學生體驗情感。培養情感必須與深度學習相結合。作為中史教師,筆者認為學校可以趁今年抗戰勝利80周年的節點,設計更多跨學科學習活動。例如中文科可進行抗戰文學研讀;音樂科可教唱抗日愛國歌曲;美術科可組織相關主題創作;公民科可探討戰爭與和平的當代意義。通過多元化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抗戰歷史的深刻內涵。

  作為歷史老師,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培養歷史思辨能力。愛國教育不是簡單的情感動員,而是應幫助學生建立批判性思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探討:為什麼中國能夠最終贏得抗戰勝利?香港在抗戰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這些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同時學校還可以用好新媒體技術增強學習體驗,比如筆者就為抗戰勝利80周年製作系列短片、在校內組織學生採訪抗戰老兵後人等等,這些現代教育手段能夠讓歷史變得更加可感可觸,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是一個重要契機,但愛國教育應是持之以恒的長期工作。我們需要將這種紀念活動轉化為常態化的教育實踐,將愛國情懷融入日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讓歷史照亮未來,讓儀式點燃真情。通過精心設計的教育活動,我們能夠幫助年輕一代真正理解「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深刻意義,培養出既有國際視野又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青年。作為教育工作者,這不僅是職責所在,更是對歷史和未來的最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