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界冀港加強軟硬件配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21歲港隊網球新星黃澤林歷史性打入美網男單第三圈,足證香港運動員有力與世界頂尖球員爭長論短。身兼香港體育學院副主席的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指出,香港的訓練仍有不足之處,令黃澤林需要長期在海外受訓,體院或會研究如何提供更多支援。另外,體院與中文大學醫學院6月簽署合作備忘錄,訂立合作框架支援本地精英運動員。中大醫學院副院長容樹恒希望,將運動醫學發展成為獨立專科,支持職業運動員創造體壇歷史。

  中國香港元老網球總會名譽副主席陳少棠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香港在網球硬件設施不足,限制了網球運動在港的發展。他說:「香港目前可舉辦大型國際網球賽事的場地僅得維園一個,主場館只能容納約3,000名觀眾,難以舉辦更高級別的網球賽事。相比之下,內地的網球設施已經大幅度提升,許多城市都擁有現代化、有蓋的網球場,這也是為什麼內地網球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

  陳少棠建議,特區政府考慮以今次契機,加強場地建設,推動香港網球運動的長遠發展,例如在維園增建一個可容納5,000人至6,000人的新主場館,並將現有的主場館改為二號場館。

  他解釋:「這不僅可以舉辦符合500分的賽事,也能讓本地球員有更多機會參與高水平比賽,從而提升香港網球的整體水平。」另外,現時香港沒有可供青少年訓練的有蓋網球場,「有蓋場地的建設,不僅能提升訓練質量,也能吸引更多市民參與網球運動,從而推動整體運動氛圍的提升。」

  容樹恒盼運動醫學變獨立專科

  體院與中文大學醫學院6月簽署合作備忘錄支援本地精英運動員。中大醫學院副院長容樹恒希望,將運動醫學發展成為獨立專科,他說:「香港醫專內,十幾個專科都不包括運動醫學,但在內地、甚至乎東南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以至鄰近的澳門,運動醫學也是獨立專科,當有運動專科,有認證下工作機會更多更大,這方面要慢慢和相關持份者討論,令專業醫護有認證,工作有保障。」

  他期望長遠做到本港運動醫學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