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機遇與成果】港企搭橋鋪路 將中國養殖模式落地印尼 喚雨科技建智能養殖場 助印尼新首都「生」雞蛋

●港企喚雨科技創投與印尼農業創企Chickin合作,發展智能蛋雞養殖場。 受訪者提供
●港企喚雨科技創投與印尼農業創企Chickin合作,發展智能蛋雞養殖場。 受訪者提供

●印尼蛋雞養殖場。
●印尼蛋雞養殖場。

●喚雨科技創投董事郭嘉明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喚雨科技創投董事郭嘉明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9月10日至11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本屆論壇憑藉過去九屆的成功經驗,已成為沿線國家及地區重要的政商交流與商務對接平台。香港貿發局持續深化「一帶一路」合作,積極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推動本土企業與沿線國家達成多項合作,共建區域繁榮。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特別指出,自2019年印尼宣布遷都計劃以來,該局在農業、基建等領域提供支持,並致力推進如蛋雞養殖場及GoGoX物流解決方案等「小而美」的民生項目,皆能促進切實可行且可持續的區域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來自香港的喚雨科技創投(Rainmaker Ventures)以「貼地」的方式,用科技創新打開印尼農業市場大門。董事郭嘉明分享,公司與深圳科企、印尼國企、科企等共同合作,專注在印尼新首都發展智能蛋雞養殖場項目,以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需求。智能蛋雞養殖比傳統農場成本低、產蛋多,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他對利用科技實現食品生產的可持續性充滿信心,公司正考慮前往尼日利亞、中東等「一帶一路」國家沿線拓展業務,為更多地區科學解決糧食供給。

  去年9月,在由貿發局舉辦的第九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喚雨科技創投與深圳農業科技初創「聯之有物」及印尼國營企業Perumda簽署諒解備忘錄,就於印尼投資智能蛋雞養殖場發展進行策略技術投資合作。今年又在貿發局的牽線搭橋下,成功與印尼農業創企Chickin合作,共同為蛋雞養殖戶提供資金及技術支持。

  喚雨科技郭嘉明:多次往廣東考察

  郭嘉明坦言,自己是城市長大的小孩,一次偶然間與印尼朋友參觀當地蛋雞養殖場,才算第一次接觸家禽領域。回港後,他多次前往廣東雲浮實地考察,深入調研中國的蛋雞養殖模式,前後花費約1年的時間,團隊才最終確立要入局「養蛋雞」。

  他解釋,印尼人口規模近2.8億,伊斯蘭教為主流信仰,雞蛋是印尼人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市場需求量龐大。但印尼大多數家禽養殖場仍屬勞動密集型,整體效率落後於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半自動化養殖場。目前,印尼單一蛋雞養殖場日產量約為20萬至50萬枚雞蛋,而中國最大的養殖場每天就能生產約250萬枚雞蛋,差距顯著。

  印尼政府各部門自去年8月起陸續進駐新首都努山塔拉(Nusantara),更多人口尤其是公務員、年輕家庭將搬遷至此地,日常糧食的供給勢必要跟得上人口的增加。單以蛋雞來看,智能化、自動化的農業技術就能夠實現精準餵養及健康監控,令產出的雞蛋營養更豐富,蛋白質及礦物質比例更高,且安全以滿足新首都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

  初期投入龐大 長遠節約成本

  郭嘉明強調,智能蛋雞養殖場前期需要勘察場地、投入設備、培訓員工等,看似投入巨大,但長遠來計,比當地傳統養殖場更節約成本,先進的物聯網感應器系統、人工智能數據管理、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新款疫苗等等,都能提高產出。

  目前,東加里曼丹省(Kalimantan Timur)的智能蛋雞養殖場項目進展良好,去年10月就與Perumda簽訂了雞蛋獨家採購協議,將為Perumda每天帶來額外80萬到100萬枚雞蛋。

  劉會平表示,自2019年印尼政府宣布遷都計劃後,貿發局一直致力提供支持及協助,項目涵蓋農業、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並在促進新首都的商貿和投資的國際合作方面不遺餘力。尤其類似蛋雞養殖場這類「小而美」的民生項目,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又能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過去九屆高峰論壇成果

  演講嘉賓:逾700位(來自超過30個國家及地區)

  參展商:超過660家

  與會者:逾45,000名(來自逾120個國家及地區)

  組織商務對接會議:約5,400場

  支持項目:逾2,000個

  直接/協助促成合作交易:逾30項(涉超過50間公司)涵蓋基建、金融、科技、綠色發展等關鍵領域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